首頁 > 詩文 > 韋莊的詩 >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唐代]:韋莊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遙遠(yuǎn)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東面還要往東。

此去誰能與你一起到家鄉(xiāng)?唯有一船明月和滿帆清風(fēng)。

注釋

敬龍:日本和尚名。

扶桑:古時傳說的東方神木和國名,也指傳說中太陽升起的地方?!渡胶=?jīng)·海外東經(jīng)》:“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郭璞注:“扶桑,木也?!薄逗?nèi)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后世常用來指代日本。渺茫:遠(yuǎn)而空蕩的樣子。

師:古代對僧人、道士的尊稱。此指敬龍和尚。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801-802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創(chuàng)作背景

  晚唐時期,日本因唐朝國內(nèi)動亂,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隨遣唐使來華學(xué)佛求經(jīng)的請益僧和學(xué)問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來。韋莊在虢州村居時結(jié)識了到中國訪學(xué)的僧人敬龍,后來敬龍學(xué)成歸國時,韋莊寫此詩為他送行。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801-802

2、陳長明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95-1296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鑒賞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說敬龍此番歸國,行程遼遠(yuǎn),里程不易概指。雖然《梁書·扶桑國傳》說過“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后來沿用為日本的代稱,若寫詩也是這樣指實(shí),便缺少意趣。詩人采用“扶?!边@個名字,其意則指古代神話傳說東方“日所出處”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難尋;這還不夠,下面緊接著說敬龍的家鄉(xiāng)還在扶桑的東頭再東頭。說“扶?!彼朴羞呺H,“東更東”又沒有了邊際;不能定指,則其“遠(yuǎn)”的意味更可尋思。首句“已在”是給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處。說“扶?!币寻挡亍皷|”字,又加上“東更東”,再三疊用兩明一暗的“東”字,把敬龍的家鄉(xiāng)所在地寫得那樣遠(yuǎn)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邊畢竟是朋友的家鄉(xiāng),而且他正要揚(yáng)帆歸去,為此送行贈詩,不便作留難意、惜別情、愁苦語,把這些意思藏在詩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轉(zhuǎn)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風(fēng)順的話頭。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fēng)?!贝写蠛V?,最怕橫風(fēng)暴雨,大霧迷航。過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風(fēng)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夠到達(dá)的也往往要在數(shù)十日或者數(shù)月的艱苦航程之后。這些往事傳聞,韋莊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順利。用一個“到”字,先祝他平安抵達(dá)家鄉(xiāng);“明月”示晴,排除霧雨;“帆風(fēng)”謂順,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災(zāi)障?!罢l”字先墊出“與師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順風(fēng)再為挑明,并使“風(fēng)”、“月”得“誰”字而人格化了?!肮病弊郑环矫婺蠛稀帮L(fēng)”、“月”與“師”三者,連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暢之情;另一方面,又結(jié)合“到”字,說“共到”,使順風(fēng)朗月的好景貫徹全程,陪同直抵家鄉(xiāng)。兩句十四個字,渾然一體,表達(dá)了良好的祝愿與誠摯的友情,饒有詩意。

  詩人如此祝愿,也并非僅僅由于主觀愿望,故作安慰語。它是有客觀事實(shí)作基礎(chǔ)的,這就是晚唐時日本與中國之間,海上航行相對地便利與安全的事實(shí)。它印入了詩人心底,寫出來自然而然就是這樣的詩句。

韋莊簡介

唐代·韋莊的簡介

韋莊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yīng)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fēng)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 ? 韋莊的詩(330篇)

猜你喜歡

村居四時詞

陳際盛

繞屋千竿修竹,點(diǎn)池半畝新荷。門無熱客來往,始覺清涼意多。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趨公既罷因覽西郊形勝最后過澄懷園和內(nèi)直友人春晚退直詩 其六

清代龔自珍

此地求沿革,當(dāng)年本合并。林嵐陪禁近,詞廟仰勛名。

水榭分還壯,云廊改更清。諸公齊努力,誰得似桐城。

白菊 其四

陳肇興

銅瓶紙帳鎮(zhèn)相宜,一種清寒世少知。得氣本來能耐冷,出群原不在多姿。

相逢縞袂霜千朵,散盡黃金月一枝。悟得此中真意處,白描還要性靈詩。

三月初詣祖父母父母各墓所 其四

明代林熙春

金獅玉簡鎖棉洋,母氏棲神是故鄉(xiāng)。天馬當(dāng)前鞍一軸,云龍數(shù)下誥三章。

百年已竭和熊苦,今日方彰卻鲊良。春暮不催風(fēng)雨至,對揚(yáng)甫畢見天漿。

贈瀚侄 其一

吳儼

白屋無遺業(yè),青年自立家。眾皆稱汝儉,我獨(dú)惡人奢。

客到惟供茗,春來不種花。有田仍負(fù)郭,著意樹桑麻。

用伯初韻再和一篇請子溫戶曹同賦

宋代張擴(kuò)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shù)招不應(yīng),曾與先生護(hù)名節(jié)。

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shù)本忽照眼,所喜風(fēng)流未中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