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崔顥的詩 > 雁門胡人歌

雁門胡人歌

[唐代]:崔顥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斗戰(zhàn),時時醉向酒家眠。

雁門胡人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雁門郡東接古代燕國,郡內(nèi)高山峻嶺遍布,有些胡人的家就住在邊境附近。

你看,一個胡人解開獵鷹腳上的繩索,讓它飛出去追捕鳥雀,自己則騎著當?shù)禺a(chǎn)的駿馬馳騁在遼闊的秋原上,四處游獵。

時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燒山,一處處山頭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氣里靜靜地燃燒著;有時秋雨綿綿,雨點打在山上,濺起濕濕的煙霧,籠罩著山頭。

看到山頭的煙火,胡人誤作是狼煙而緊張起來,但接著聽說遼西并沒有戰(zhàn)事,馬上又安定下來,時時買酒取樂,經(jīng)常喝得酩酊大醉而臥在酒店。

注釋

雁門:雁門郡。漢朝時期代州為雁門郡。胡人:古代對北方與西域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代郡:雁門郡。燕:古代燕國,在今河北東北部和遼寧西部,地處東方,故稱“東接燕”。

解放:解開束縛的繩子,放飛之。

將:駕御。代馬:指古代漠北產(chǎn)的駿馬。獵秋田:狩獵于秋天的田野。

雨:一本作“霧”。

遼西:州郡名。大致在今河北東北、遼寧西部一帶。遼:一本作“關”。斗戰(zhàn):戰(zhàn)斗、戰(zhàn)爭。

參考資料:

1、曹寅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04頁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6頁

雁門胡人歌鑒賞

  這首邊塞詩反映的是邊塞胡人的生活。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作者的民族觀,他并沒有因為戰(zhàn)爭而把胡人與漢人對立起來,他相信少數(shù)民族絕大多數(shù)也是愛好和平的,他們也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同樣渴望過一種安寧的生活。

  首聯(lián)“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交代了雁門郡的地理環(huán)境和當?shù)睾说姆植?。頷聯(lián)生動地描寫了雁門胡人日常的狩獵生活:這兩句中“胡鷹”“塞鳥”“代馬”三個意象,都是在動物前冠以一個又邊塞特征的修飾詞,突出其地域特點,很有邊地特色。從胡人的放鷹捕鳥、騎馬游獵的生活描寫中,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氣息,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看到了一幅“天蒼蒼,野茫?!钡那铽C畫面。頸聯(lián)生動地刻畫了邊地的自然景象:這兩句描繪了“野火燒山”和“雨濕孤峰”兩幅畫面,意象或濃或淡,或遼闊生動或靜謐蒼茫,而且富于季節(jié)和地域特征。兩句中“寒”與“火”、“濕”與“煙”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另外,山頭野火和煙霧頗似戰(zhàn)爭中的烽火,這對于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人們來說,很容易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行文上自然地引起下文。尾聯(lián)“聞道遼西無斗戰(zhàn),時時醉向酒家眠”兩句寫飽受戰(zhàn)爭蹂躪的人們渴望和平,并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中盡情享受生活的情景。

  這首詩獨具匠心,別開生面,生動形象地描摹了胡人的生活狀態(tài),有聲有色地寫出了邊地少數(shù)民族好勇尚武,粗獷豪邁的精神面貌。秋日出獵、山頭野燒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時期從容醉酒的風習,極其新穎別致。詩中先寫胡人的日常生活,然后寫了一個小插曲,即誤將野火雨霧當作烽煙而最終釋然。在詩人筆下,胡人與漢人一樣,同樣厭惡戰(zhàn)爭并同樣富有人情味,因此賦予了此詩以凝重的反戰(zhàn)主題。

崔顥簡介

唐代·崔顥的簡介

崔顥

崔顥 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度圃姟反嫫湓娝氖住?

...〔 ? 崔顥的詩(51篇)

猜你喜歡

酷暑終轉陰涼喜而歌

崔榮江

炙灼錐千孔,淋淋汗若漿。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

違久瀺灂水,相逢只夢鄉(xiāng)。蒸床身烙餅,葦席洼盛湯。

江行雜感 其一

清代王孫蔚

才離越嶺又吳湄,寥落江湖憶故居。感憤千秋《鸚鵡賦》,雅騷一代《鷓鴣》詩。

籬栽黃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乘興莫停明月棹,輞川山色待王維。

園中賞梅

宋代陸游

行遍茫茫禹畫州,尋梅到處得閑游。

春前春後百回醉,江北江南千里愁。

同周車駕邵憲副宴馬大參舊署

明代黎崇敕

南旺山河是舊游,相逢何幸此登樓。孤臺遠帶千峰色,一水中分兩地流。

石畔葵榴侵客袂,門前楊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勝,李杜遺文好更求。

念奴嬌

清代周之琦

五湖空約,為迷津、翻學鴟夷生計。釣艇漁舟頻喚取,替卻駪駪征騎。

蕙帶徐搴,蓀橈緩蕩,萬頃玻璃碎。青溪幾折,晚風吹夢無際。

出資陽赴武岡道中二首 其二

明代尹臺

屢回山谷阻,時復得幽村。路轉松杉密,疃開芋秣繁。

人煙通絕嶺,草樹豁高原。莫問桃花水,前溪亦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