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張仲素的詩 > 秋夜曲

秋夜曲

[唐代]:張仲素

秋夜曲譯文及注釋

譯文

計時的漏壺在長夜里響起“丁丁”的滴水聲,

天幕上輕云在緩慢地移動,月亮?xí)r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

暗處的秋蟲一整夜都在鳴叫著,

突然想起還沒有給出征作戰(zhàn)的丈夫準(zhǔn)備寒衣,此時千萬不要下霜。

注釋

丁丁:擬聲詞,形容漏水的聲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輕云的形狀變幻。

暗蟲:暗處的秋蟲。

通夕:整晚,通宵。

響:鳴叫。

征衣:出征將士之衣,泛指軍服。

寄:寄送,寄達。

莫飛霜:千萬不要下霜。

參考資料:

1、上海古籍出版社 編 .《全唐詩》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0-01 .

2、董誥等 .《全唐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2-01 .

秋夜曲創(chuàng)作背景

  張仲素于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xué)宏詞科,為武寧軍從事,在軍中親眼目睹邊關(guān)戰(zhàn)士征夫離人彼此之間思念離別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詩。

參考資料:

1、董誥等 .《全唐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2-01 .

2、(后晉)劉晌 .舊唐書 :中華書局 ,2012-01 .

秋夜曲鑒賞

  計時的漏壺在靜夜里響起“丁丁”的滴水聲,一滴滴、一聲聲,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聽著,數(shù)著,心里著急地在想:“夜怎么這么長??!”她百無聊賴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無邊無際的輕云在緩慢地移動,月亮?xí)r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思婦在失眠時的所見所聞,無不引動并加重著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寫出了秋夜十分漫長、寂靜、清冷的特點。

  在失眠的長夜里,暗處的秋蟲通宵都在鳴叫著。聽著聽著,她突然想到該是給丈夫準(zhǔn)備寒衣的時候了。詩歌三四兩句瑯瑯上口,照應(yīng)了詩題,暗示秋蟲鳴叫時間之長,暗示了思婦(作者)對征人的關(guān)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寫秋蟲的鳴叫的時間之長,實際是暗示思婦通宵達旦未能成眠?!氨啤弊钟玫蒙衩?,既“逼”出秋蟲的叫聲,襯出思婦難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婦轉(zhuǎn)而想到丈夫沒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飛霜”是思婦內(nèi)心的獨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爺求告,又是在徑直命令上天。無論是求告還是命令,都可以從這天真的出語中窺見她對丈夫的無限深情。

  這首詩采用了畫龍點睛的寫法。前三句雖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沒有末一句的點題,讀者既無法領(lǐng)會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詩主要抒寫什么感情,詩中的主人公又是誰。最后一句響起思婦情濃意深的一片心聲,才揭開了全詩的主旨:原來詩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彈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思婦心上的那根悠思綿綿的情弦。

張仲素簡介

唐代·張仲素的簡介

張仲素

張仲素(約769~819)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xué)宏詞科,為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勛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xué)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里分明見關(guān)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xì)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zhàn)斗精神。

...〔 ? 張仲素的詩(29篇)

猜你喜歡

送張穆之還鯨山舊居二首 其二

明代何鞏道

駑駘無力自蹉跎,重過龍門感自多。南海甘棠留世澤,西淮流水嘆恩波。

操同清□常依鶴,書寄山陰好換鵝。一奏玉琴江月上,倚流閒聽縣人歌。

歸山寄賈石葵年丈四首 其四

明代于慎行

聞道君王憶月卿,徵書蚤晚到山城??芍蛞箹|風(fēng)起,碧玉峰頭鶴夢驚。

龍山會 習(xí)俗九日登山轉(zhuǎn)運

陳永正

秀谷芳塵冱。十里人潮,一日秋誰主。追攀危徑步。

更呼影、結(jié)隊穿林何處。相遇暫成歡,看嫵媚、入時嬉女。

初春遣興三首始於志退休而終於惓惓許國之忠

宋代陸游

白發(fā)凄涼故史官,十年身不到長安。

即今天末吊形影,何日上前傾肺肝。

歲暮書事十二首

宋代張耒

云土暮天迥,雁飛寒夜長。

姮娥守狐月,青女恨連霜。

寄陳應(yīng)璋

清代姚燮

風(fēng)鴻側(cè)翅倦飛翔,遠(yuǎn)樹城陰見夕陽。野草經(jīng)寒變衰白,江云連海極蒼黃。

天涯昔別君相送,雨夕孤燈語未忘。為問道旁幾青眼,更無人與慰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