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杜甫的詩 > 野望

野望

[唐代]:杜甫

清秋望不極,迢遰起曾陰。

遠水兼天凈,孤城隱霧深。

葉稀風(fēng)更落,山迥日初沉。

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

野望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天一眼望去清曠無極,遠處隱隱約約蕩起層云。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凈,一座孤城呈現(xiàn)云霧深深。

秋風(fēng)吹起枯葉更快脫落,眺望遠山太陽剛剛下沉。

孤獨的白鶴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鴉早已宿滿林。

注釋

迢遰(dì):即迢遞,遙遠貌。曾(céng)陰:重疊的陰云。曾,層。

兼:連著。天凈:天空明凈。

迥(jiǒng):遠。

歸何晚:為何回得晚。

昏鴉:黃昏時的烏鴉。

野望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云“遠水孤城”,當(dāng)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xué)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五):吉林大學(xué)出版社,2009:206

野望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于邊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寫望中所見之景物。

  第一句是總寫清秋時節(jié)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曠無極,這就很好的表現(xiàn)“遠水天凈”。接下來是寫景。寫云,云是如何,是遙遠的,重疊的。如此的云就表現(xiàn)了此時的天氣是不錯的。然后從云寫到水,從水寫到城,雖仍是遠景但逼近了一些。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凈,孤城外,霧氣繚繞。這樣一寫,就由首聯(lián)的不錯天氣轉(zhuǎn)進了一些悲涼的氣氛。

  但作者不僅寫這么一點點悲涼?!叭~稀風(fēng)更落”,就是“風(fēng)起,葉稀更落”,由頷聯(lián)轉(zhuǎn)向近景,并深入的畫出了悲涼,第六句寫落日,再變成了遠景:夕陽剛剛沉入高遠的山。這里,秋天的涼意更有力量的射出。最后一聯(lián),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獨的鶴,為何歸晚?那些昏鴉早已宿滿了樹林。結(jié)合作者當(dāng)時的境況不難發(fā)現(xiàn),當(dāng)時的作者已無落足之地,安史叛軍攻陷洛陽,本欲前往洛陽的杜甫被迫退回秦、華,有家不能回,一種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見到孤鶴(作者自喻)晚歸,便認(rèn)為是昏鴉(安史叛軍)占據(jù)了樹林。

  這首詩自上而下無不表現(xiàn)出秋天的悲涼,而作者內(nèi)心更深層的悲涼正是安史之亂所造成的,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亂對國家與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猜你喜歡

春感八章再疊少陵秋興韻 其一

清代姚燮

遲遲花事閉春林,如我羈懷抱郁森。掠竹燕斜初試語,潑江嵐重易成陰。

拂纓幾遂終軍愿,視策難雄祖逖心。敢道潔身離世立,空慚凄夢抱婺砧。

猛虎三首 其三

明代顧清

射麟麟不嗔,射虎虎傷身?;⒖v不敢射,可射寧獨麟。

射者每如此,所以虎欺人。

和嚴(yán)道培書院韻 其一

宋代米芾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gòu)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里清風(fēng)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絕句八首 其八

弘歷

金風(fēng)來西北,籟聲響萬竅。風(fēng)收萬籟無,誰識其中妙。

賀平湖

明代韓殷

西河戰(zhàn)罷萬方清,處處樓臺歌板聲。白馬錦韉來騕裊,玉樓銀榜枕巖城。

風(fēng)傳漏刻星河曙,日照螭頭劍戟明。從此泰階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送林次崖先生欽州考績二首 其二

明代盧寧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jié)獨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

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