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是愛“一顆純潔的心,會自由地給予,自由地愛,直至它受到創(chuàng)傷。”
1997年9月,一位滿面皺紋、瘦弱文靜的修女去世,印度ZF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成千上萬人冒著傾盆大雨走上街頭,為她的離開留悲傷的淚——特蕾莎修女,一個自由去愛、用心去愛的人。
特蕾莎修女所著的《活著就是愛》中,有這么一句:“一顆純潔的心,會自由地給予,自由地愛,直至它受到創(chuàng)傷?!币苍S正是懷著這樣的信仰,她從馬其頓一個偏遠的鄉(xiāng)村,來到遙遠的印度,來到這個被尼赫魯哀嘆為“噩夢之城”的加爾各答。那一年,她18歲。我很難想像,在那如花似玉的年華,她竟作出了這樣一個艱難而又偉大的決定。
她走出修道院的高墻,走進那些不避風(fēng)雨的貧民窟。在街頭,她親手握住快要餓死的窮人的手,給他們臨終前最后一絲溫暖;在醫(yī)院,她親吻艾滋病患者的臉龐,為他們籌集醫(yī)療資金。
她,懷著對天王的信仰和對人性的尊重,影響了整個世界;她,用瘦弱的雙手為全世界受苦難的人搭起愛的港灣;她,一個人走出高墻,直接替最窮的人服務(wù)。許多神父認為她大錯特錯,但她仍不氣餒,她遭遇過失敗,經(jīng)歷過挫折,但她的信仰一直支持她勇敢走下去。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碧乩偕夼?,本該獨善其身,卻做出了兼濟天下的壯舉。在書中,我無處不感受到她那母性般偉大的愛,她是一個樂于付出一切的人,她的住處,除了電燈之外,唯一的電器就是電話。她不給自己留一點積蓄,也不使用任何奢侈品,就連教皇贈送給她的一輛林肯高級轎車,她也通過義賣,將所有得款項用于修建一座麻風(fēng)病醫(yī)院。
特蕾莎修女常常強調(diào)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前的一句話:“我渴。”對她而言,當(dāng)時的耶穌代表了古往今來所有受苦難的人,“渴”,就是人在受苦難時最需要的、來自人類的愛與關(guān)懷。
我現(xiàn)在才明白,感恩,就是永遠記住那些曾付出過愛和關(guān)懷的人,并時刻準備好付出自己的愛和關(guān)懷。也許,我永遠無法做到像特蕾莎修女那樣,全心全意地愛每一個受苦難、需要愛的人,我所能做的,就是給予身邊的人更多一點關(guān)懷。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不夠,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碧乩偕夼缡钦f。
看看我們周圍的世界,我們能給的有什么?窮人餓了,不只是希望一塊面包,更希望有人關(guān)愛;窮人赤身露體,不僅希望有一件衣服,更希望有人能給他人應(yīng)有的尊嚴;窮人無家可歸,不只是希望有一間可以遮風(fēng)避雨的小屋,更希望自己不會再被人遺棄。
感恩,是愛和關(guān)懷的基礎(chǔ)。當(dāng)漠然成為一種文化,這個浮華的社會也就失去了最起碼的良心。特蕾莎修女的愛太偉大、太無私,既然無法像她一樣,那就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至少,愛沒有大小之分,給予從來不在乎多少,付出再少也是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