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廣陵諸公》鑒賞

原文

憶昔作少年,結交趙與燕。

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

寸心無疑事,所向非徒然。

晚節(jié)覺此疏,獵精草太玄。

空名束壯士,薄俗棄高賢。

中回圣明顧,揮翰凌云煙。

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還家守清真,孤潔勵秋蟬。

煉丹費火石,采藥窮山川。

臥海不關人,租稅遼東田。

乘興忽復起,棹歌溪中船。

臨醉謝葛強,山公欲倒鞭。

狂歌自此別,垂釣滄浪前。

賞析

  此詩以回憶開頭,為自己勾勒了一幅少年英雄形象。詩人少年時代,結交的朋友都是豪杰之士,座下騎的是金羈絡頭的駿馬,身上穿的是鮮艷奪目的錦袍,腰間佩掛著龍泉寶劍,心里頭沒有什么疑難可怕之事,干什么事情都是所向無敵,馬到成功。好一派豪放狂傲的氣派!“趙與燕”,古云燕趙多豪杰,這里是借地名來比喻人?!敖鹆b絡馬頭,錦帶橫龍泉”是化用鮑照“聰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結客少年場行》)的句子,這或許是寫實,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少年時代對功名的追求?!按缧臒o疑事,所向非徒然?!边@兩句把少年李白志大無畏,藐視一切,以為事業(yè)必成,功名必得的自信和狂妄表達得淋漓盡致,傳神至極。

  李白少懷大志,要“濟蒼生”、“安社稷”,希圖“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他曾多次自比管晏,并以大鵬自喻,希望一展宏圖??墒牵髞怼氨楦芍T侯”,“厲抵卿相”,都累累碰壁,累累失敗。直到玄宗天寶二年(743年),詩人四十三歲時,由道士吳筠推薦,玄宗皇帝命他供奉翰林,成了擔任起草文書之類的侍臣。然而,僅僅兩年時間就被解職放還了。所以詩人在回憶了自己少年時代的天真和狂妄之后,接著說:“晚節(jié)覺此疎,獵精草太玄。”經歷了四十多年人生的風風雨雨之后,才覺得自己少年時代的豪情壯志太空疎狂妄,太不切實際。為了求得空名,少年的豪氣和鋒芒差不多消磨殆盡了;那世俗的社會,小人得志,雞犬升天,不可能容得賢人志士。不如像楊雄寫《太玄經》那樣,探求宇審人生的哲理,淡泊寧靜地過日子。這里所謂的“晚節(jié)”,按詹锳《李白詩文系年》,其時詩人不過四十七歲,這當然是指詩人經歷政治失敗后的心境而言。“獵精草太玄”,用楊雄事。楊雄是漢代大經學家,早年也很有政治抱負,因參與王莽政變幾乎喪命,后潛心學問。詩人援引楊雄的事例,表示效法之意?!翱彰鴫咽浚∷讞壐哔t”這兩句與詩人的另一首詩《送族弟》中的“空手無壯士,窮居使人低”兩句很相似,都是憤世嫉俗之詞,說明世俗卑污,正直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任用;即便僥幸得以任用,也不可能施展才能,實現(xiàn)抱負。因此,很自然地引出自己供奉翰林這段輝煌而短暫的歷史來。

  這幾句寫自己得到唐王任用的情況。由于好友吳筠的推薦,又得當朝宰相賀知章的賞識,玄宗皇帝親自召見,金殿對策,口若懸河;命草蕃書,筆不停輟。玄宗大為高興,御手調羹,寶床賜食,命供奉翰林,掌理文書。李白以布衣直接晉升翰林,一介書生,得此殊榮,這實在是他人生歷程上輝煌的一章。所以,詩人感恩戴德又不無得意地寫道:“中回圣明顧,揮翰凌云煙?!钡拇_,李白開始非常興奮,以為施展抱負的時機已經來到;殊不知當時的唐王朝已日趨腐敗,危機四伏。玄宗與貴妃耽于淫樂,不理政務;李林甫等把持朝政,任人唯親;安祿山等深得優(yōu)寵,已有圖謀。李白對此深為不滿和痛恨,同時他的傲岸性格也為權貴們所憎恨。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就因讒謗而被革職放還,結束了不到兩年的帝京生活?!膀T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這兩句十分形象地概括了這段供奉翰林的詞臣生活。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何況李白又是那種傲視王侯的人,危險性就更大了。杜甫《飲中八仙歌》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雖是夸張,但李白的傲慢可見一斑。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李白在政治上的失敗是注定了的。本想攀龍附鳳,建功立業(yè),不料反從云天中墜落下來,跌了個粉身碎骨。由于這次教訓,詩人認清了政治的黑暗和險惡,決意退避三舍,去修身養(yǎng)性。

  這幾句表示自己要認真修煉,砥礪高尚品性。首先以秋蟬自勵。蟬生于土,升于高木,吟風飲露,乃是高潔的象征。郭璞《蟬贊》云:“蟲之精潔,可貴唯蟬。潛穢棄蛻,飲露恒鮮?!苯又詫W道求仙寄托情懷。李白信奉道教,到處求仙訪道。確有記載,說他煉過金丹,受過道箓。我以為李白決不會相信人真能修煉成仙,他這種所作所為只不過是一種寄托而已。最后以高士管寧自勉。漢末管寧避亂遼東海隅三十余年,后魏文帝拜為大中大夫,魏明帝拜為光祿勛,皆辭而不就?;矢χk《高士傳》記載:“人或牛暴寧田者,寧為牽飼之,其人大慚。”文天祥《正氣歌》也稱道管寧“清操厲冰雪?!?/p>

  最后寫自己佯狂醉酒,辭別友人,回到了詩歌的題目上來。詩人本在一片淡泊寧靜的氣氛中守真勵節(jié),忽然來了興致,便泛舟去游覽?!拌琛?,是一邊劃槳一邊唱歌,表現(xiàn)了詩人無拘無束的樣子。這里借用晉人山簡的典故,形容自己的醉態(tài)。山簡好酒,耽于優(yōu)游。鎮(zhèn)襄陽時,常常外出游嬉,每次必大醉而歸。當?shù)赜懈柚{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舉鞭向葛強,何如并州兒?”“白接”,是一種白帽子,山簡因為喝醉了酒,連帽子都戴反了。李白另有一首《襄陽曲》(其二)也是吟詠山簡的:“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頭上白接,倒著還騎馬?!崩畎住伴L安市上酒家眠”,好酒的勁頭不亞于這位山公,故常引為知己。最后點題,表明與“廣陵諸公”辭別,表示自己要做一個狂人,做一個酒徒,隨波逐流,茍且偷生。

  這首詩文字雖短,但含量極大,差不多囊括了詩人一生的主要經歷和思想變化,展示了詩人從一個積極的狂人到一個消極的狂人的演變過程。這當然是李白的人生悲劇,但是,“我不棄世人,世人自棄我”,歸根到底,詩人的悲劇是社會造成的。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