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蒲類津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邊庭上望不見歸處,客居萬里心中充滿憂愁。
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斷續(xù)綿延,黃河之源從北面流來。
晚風中夾雜著寒氣,彎月照耀著邊塞的秋景。
火灶通向軍營的墻壁,報警的烽火飄上嘹望樓。
在邊疆只要奮力作戰(zhàn),就會像班超一樣得到封侯。
不要作蘭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讓大漢帝國蒙受羞辱。
注釋
次:在途中停留。
蒲類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類縣,今屬新疆。
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
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南屬:向南延伸。
朔氣:北方的寒氣。
邊秋:秋天的邊塞。
軍壁:軍營周圍的防守工事。
烽煙:烽火臺報警之煙。
戍(shù)樓:邊防駐軍的嘹望樓。
龍庭:即龍城,漢代匈奴的政治中心。這里借指邊塞突厥族的政治中心。
燕頷(hàn):形容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頷:下巴。
蘭山:蘭皋山。
參考資料:
1、盧冀寧,汪維懋著.邊塞詩詞賞析:軍事誼文出版社,2013.09:第48頁
2、楊佐義主編.全唐詩精品譯注匯典 (上):長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52-53頁
夕次蒲類津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薛仁貴兵敗大非川以后,詩人隨軍征戰(zhàn)到蒲類津,夜晚就地宿營時有感而發(fā),將眼前景、心中情訴諸筆端,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林力 肖劍主編.唐詩鑒賞大典 (上、中、下冊):長征出版社,1999.11 第1版:第34頁
夕次蒲類津鑒賞
詩歌以低沉的慨嘆開頭:“二庭歸望斷,萬里客心愁”,說明此次戰(zhàn)爭進展的不順利,未能旗開得勝,不能凱旋;歸期遙遙,不能不令人哀愁。這里的“愁”不僅僅是個人的思親念友戀鄉(xiāng),更主要是戰(zhàn)爭的發(fā)展形勢無法令人樂觀。敏感而富有俠氣的詩人,不能不為國家和民族而擔憂哀愁?!吧铰藩q南屬,河源自北流”,這兩句并不完全是狀物寫景,而兼有比興之意,內(nèi)涵極其豐富復(fù)雜。自南來的山路還條條連著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離家萬里的征人,眼望著歸路不能歸,卻還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樣不斷向前開拔;另一方面黃河源頭的水流千里,據(jù)說還潛行地下,但終歸流向了中國的腹地。征人們的心也如同這流水一般,不論奔赴哪里,始終系念著祖國家園,這是天性使然。詩人浮想聯(lián)翩,構(gòu)思奇特,措詞樸實自然。“晚風連朔氣,新月照邊秋”,抒寫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種邊塞戰(zhàn)場特有的悲凄、肅殺氣氛。“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這里利用細節(jié)描寫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行軍的路上,灶火連成一片,營壘相接,聲勢浩大。這里沒有直接寫人的活動,但千軍萬馬已躍然紙上。傳遞戰(zhàn)報的烽煙直逼戍樓,一個“上”字,戰(zhàn)火之緊急不言而喻。這兩句詩照應(yīng)題目,描繪出蒲類津宿營的真實狀況?!褒埻サ鄳?zhàn),燕頷會封侯”,寫交戰(zhàn)前夜詩人的情感。漢班超曾在蒲類津打過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勛。詩人渴望能出現(xiàn)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敵制勝,贏得功名利祿。結(jié)尾“莫作蘭山下,空令漢國羞”是借漢李陵戰(zhàn)敗投敵之事表示寧死不屈的氣概。按《舊唐書·薛仁貴傳》記載,將軍郭待封嘗為鄯城鎮(zhèn)守,但為恥居薛仁貴之下,不聽從薛仁貴指揮,以致貽誤戰(zhàn)機,一敗涂地。這首詩也有影射此事之意。
詩人產(chǎn)生的愁苦情懷,不僅是思歸念家的情愫,更是對國家邊塞境況的憂慮以及由此而激發(fā)的奮起迎敵、苦戰(zhàn)到底的決心,不無針砭現(xiàn)實的意義。這首五言詩,以其積極的思想內(nèi)容和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歷來被詩論家所稱道。其次詩人善于用典,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詩人崇尚勇武、渴望建功、不恥降低職務(wù)等復(fù)雜而豐富的思想感情。全詩情感強烈,筆勢波瀾起伏,大筆勾勒與工筆刻畫相得益彰。
駱賓王簡介
唐代·駱賓王的簡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yè)作《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敬業(yè)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 ? 駱賓王的詩(12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