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暮春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已歸去,春衣幾時制成?小溪彎彎水緩浪低平,盞盞蕉葉杯兒水面穩(wěn)穩(wěn)行。舞雩壇上風(fēng)輕輕,輕輕拂動輕柔纻羅衣襟;讓我們盡情高歌歡舞,歌唱天下升平。
小雨才飄過,何處農(nóng)家不催耕?喧春的百舌鳥兒已無語,絢麗的桃李也已開過芬芳盡。那催春的布谷鳥啊,也早已飛進深深茂密的桑林。春天啊一片春色,已囑托根碩葉肥的蕪菁。
注釋
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督饖Y集》入“南呂宮”。單調(diào)二十七字,三平韻。宋人多用雙調(diào)。
春服,春天所穿的衣服。指夾衣。成,穿得住。
蕉葉,蕉葉狀如杯,借指酒杯。
舞雩(yú):魯國祭天求雨的土壇,在今山東曲阜。此處借指春游的亭臺。纻(zhù)羅:指麻織和絲織的服裝。
酣(hān)詠:暢快地飲酒吟詩。升平:太平。
百舌:鳥名。到晚春桃李花謝時,便不啼鳴。
柘(zhè)林:灌木林。鵓鴣(bó gū):鳥名。天將雨,其鳴甚急,故俗稱水鵓鴣。
蕪菁(wú jīng):蔬菜名。又名蔓菁,俗稱大頭菜。
參考資料:
1、薛玉峰.蘇東坡詞今譯:中國文聯(lián)出版,2012:31
2、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356-359
3、譚新紅.蘇軾詞全集:湖北辭書出版社,2011:71-72
望江南·暮春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暮春三月,與《望江南·超然臺作》同時而稍后。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到了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有感作《望江南·超然臺作》后又寫下了此詞。
參考資料:
1、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356-359
望江南·暮春鑒賞
這首詞與名作《望江南·超然臺作》不僅詞調(diào)相同,起句也極為相似,只是以“未”、“已”一字之差顯示了創(chuàng)作時間的某種差異性。不過,兩篇寫景的藝術(shù)視角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如果把作者比作一位高明的攝影師,那么前篇是登高覽景,作者在進行定點拍攝,本篇則寫晚春游興,作者興之所至,移步換景,因而不斷變換拍攝的方位、角度和距離。
上闋以城中曲水、亭臺兩個景點為中心,展開敘寫。起筆點明題意,并借用《論語》中的典故,寫出了初試春服的心理,很像是現(xiàn)代影視中的“畫外音”。接著用對仗分別寫兩個景點:在一彎曲水上,波浪微微涌動,流杯在水面上平穩(wěn)地行進,——這里再現(xiàn)了曲水流觴的動態(tài)景物,像是在高處拍攝的鳥瞰式的鏡頭;在春游的亭臺上,春風(fēng)柔和,將人們輕便的春服輕輕飄起,——這是一個近鏡頭,同時伴隨著人們的觸覺感受(“軟”)。出現(xiàn)在作者筆下的這兩處景物,都扣住暮春的季節(jié)特點,并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作者春游的樂趣。“纻羅輕”與前文“春服幾時成”暗相呼應(yīng),這是作品章法細(xì)密之處,也值得注意。歇拍一句是即景興感,有歌頌升平之意,固然略嫌庸俗與陳腐,但第一,作者自熙寧七年冬移守密州,政績斐然,社會穩(wěn)定,因而在作品中感到欣慰,這恐怕是“酣詠樂升平”的實際意義指向;第二,此句重在一個“樂”字,明白地點出了作者此刻的情緒心理。所以還是差強人意的。
下闋空間背景轉(zhuǎn)為郊野,寫來另是一番景象。過片兩句,寫來到郊野后的第一印象:一場小雨過后,處處呈現(xiàn)出催耕的忙碌氣象。作者雖未表露身份,卻隱隱傳達(dá)出作為地方長官的他對農(nóng)事的關(guān)心。接著,他還是像攝影師那樣把鏡頭對準(zhǔn)了晚春的景物:百舌不再啼鳴,桃花、李花都已凋謝,只是從灌木林深處傳來了水鵓鴣的叫聲。這里所有的景物也都扣住了晚春的季節(jié)特點,并伴之以人的聽覺感受。當(dāng)作者一眼看到大片盛開的蕪菁菜花時,情不自禁地感嘆道:這時的春色應(yīng)當(dāng)是屬于蕪菁的!韓愈《感春三首》之三云:“黃黃蕪菁花,桃李事已退?!眲⒂礤a《再游玄都觀》詩亦云:“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這篇東坡詞歇拍一句可能從中化出,但更是當(dāng)時情景的實錄,是與鏡頭相配合的最強的“畫外音”??v觀作者其人,喜怒哀樂固然時或有之,但總有一分“無往而不樂”的“超然”之趣,密州時期的作者更是如此。因此,“春色屬蕪菁”實在是作者對晚春風(fēng)光,以至于對自然界的一個獨特的發(fā)現(xiàn),透露出作者游春的滿足感和游興的濃酣。
如果說“百舌無言桃李盡”一句略帶傷春的情調(diào),那么至此已一掃而空了的確,接受者可以超越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進行合理的再創(chuàng)造。不論蘇軾有意與否,“春色屬蕪菁”一句道出了某種自然的哲理。這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是貶抑:大好春光已蕩然無存,其余皆不足觀,“蕪菁”本不值一提,“春色屬蕪菁”是以丑充美,可憐之至,也可惡之至;二是褒揚:春天眾香國雖極可觀,但“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未能經(jīng)得住時間的考驗,惟有蕪菁生命力最強,在晚春時節(jié)最富于生機和活力,因而春色最終屬于它。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