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王縉的詩 > 同王昌齡裴迪游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維

同王昌齡裴迪游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維

[唐代]:王縉

林中空寂舍,階下終南山。

高臥一床上,回看六合間。

浮云幾處滅,飛鳥何時(shí)還。

問義天人接,無心世界閑。

誰知大隱者,兄弟自追攀。

同王昌齡裴迪游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維譯文及注釋

譯文

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階下是那連綿的終南。

高臥在繩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間。

浮云處處幻滅,飛鳥幾時(shí)飛還。

問義時(shí)天人相接,無心間世界清閑。

有誰知這真正的隱者,讓我們兄弟追隨相伴。

注釋

青龍寺:位于長安之東南,《長安志》:“南門之東青龍寺,本隋靈感寺,582年(開皇二年)立?!鼻帻埶卤闭砀咴?,前對南山,為登眺之絕勝之地。

空寂舍:僧人所住的房子?!毒S摩經(jīng)》:“畢竟空寂舍?!兵F摩羅什日:障蔽風(fēng)雨,莫過于舍;滅除眾志,莫過于空。空為理宗,以為常宅也。

六合:天地四方。

飛鳥何時(shí)還:這一句用陶淵明《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句意。

大隱者:不拘歸隱形式而心意真正隱遁的隱者。王康琚詩云:“小隱隱林藪,大隱隱朝市?!?/p>

參考資料:

1、蔣述卓《禪詩三百首賞析》(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5頁

同王昌齡裴迪游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維鑒賞

  詩人王縉出生在一個(gè)信奉佛教的家庭。其母、其兄及其本人佛教信仰極深。然而王縉一生又一直做著大官。如何解決這仕與隱、入世與出世的矛盾,王縉找到了一條途徑,即做一個(gè)不拘外在形式、而求心靈解脫的大隱者。這首游青龍寺的詩作便表現(xiàn)這種傾向。青龍寺,原本是遠(yuǎn)離長安城的一個(gè)清靜之所,但王縉卻不寫它的僻靜。詩中先是烘托隱者的氣度,然后以浮云與飛鳥寫世界的喧囂,再寫這位大隱者由于得道而與天地相通,既然他無心于人事,那不論他身處何方,都會(huì)是清靜的境界。王縉借曇壁上人寫出自己的理想。這是中國化了的佛教信仰態(tài)度,它使世人想起六祖慧能對佛教修持方式所提出的革新主張:“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p>

王縉簡介

唐代·王縉的簡介

王縉

王縉(700-781),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唐代詩人,尚書右丞王維之弟。少好學(xué),與兄王維,俱以名聞。舉草澤文辭清麗科上第,歷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太子賓客。文筆泉藪,善草隸書,功超薛稷。大歷十年(775年)元載所撰唐贈(zèng)兵部尚書王忠嗣碑,為其所行書。卒年八十二。王縉遺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冊等體,意義不大,詩作與王維的風(fēng)格相似,具有一種平淡清新之美。事跡收錄于《金石錄》《唐書本傳》《述書賦注》。

...〔 ? 王縉的詩(7篇)

猜你喜歡

無逸用前韻見謝復(fù)次韻三首

宋代傅察

鵬飛初不礙蒿蓬,自擬歸休慕仲翁。

況有仙姿標(biāo)洞府,泠然御寇已乘風(fēng)。

曹氏寒碧即事

宋代葛紹體

屋頭楊柳綠參差,小竹疎花此更宜。

簾漾水紋閑晝?nèi)?,早秋風(fēng)物似春時(shí)。

輞川集二十首。華子岡

唐代裴迪

落日松風(fēng)起,還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讀何氏集三十韻

明代胡應(yīng)麟

寥落黃初后,詞壇更幾人。齊梁紛藻繪,元宋轉(zhuǎn)荊榛。

盛世占龍馬,明時(shí)起鳳麟。黃河懸日月,嵩岳降星辰。

詠瀟湘八景各一首·洞庭秋月

宋代劉克莊

寄聲謝軒帝,不必奏鈞天。

一碧九萬里,橫吹鐵笛眠。

和張推官同年陰無緒偶成

宋代司馬光

澹泊輕云寒不收,未成春雨只添愁。

風(fēng)煙寂寞幾何限,盡入憑高一雨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