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曾公亮的詩 > 宿甘露寺僧舍

宿甘露寺僧舍

[宋代]:曾公亮

宿甘露寺僧舍譯文及注釋

譯文

床枕上彌漫著云氣,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陣陣松濤從萬壑傳來,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轟響。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過的波浪,一打開窗戶,滾滾長江仿佛撲進了我的窗欄。

注釋

甘露:甘露寺,在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上。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間,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重建。北固山下臨長江,當時江闊十余里。相傳建寺時露水適降,因而得名。

松聲萬壑(hè):形容長江的波濤聲像萬壑松聲一樣。壑,山溝。

銀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銀山一樣。

宿甘露寺僧舍鑒賞

  甘露寺在鎮(zhèn)江北固山巔,瀕臨大江,因此這首詩著力描繪地勢,在構(gòu)思時,不用實筆,全通過想象,描繪出一幅空闊奇妙的江南夜色圖,寫出了江水的壯觀和甘露寺的險要。首句寫山峰的云氣,次句寫山谷的松聲,末兩句寫長江的風采。一句詩一個畫面,全詩渾成合美。詩中有畫,景中有情。

  寫景詩,許多詩人往往愛從視覺落筆,如唐代詩人李白的:“危樓高百尺”(《夜宿山寺》),賈島的“松下問童子”(《尋隱者不遇》)。曾公亮卻避開這種傳統(tǒng)的寫法,另辟蹊徑,獨出機杼,從感受、聽覺去寫。詩題是“宿甘露僧舍”,所以圍繞“宿”字展開。睡在寺里,房間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霧,所謂“枕中云氣”,當是長江水汽會在高處,令人覺得空氣很濕,甚至枕中已經(jīng)凝結(jié)了些許水珠。詩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濕,自然聯(lián)想起長江之浩瀚,甚至誤以為自己身處云峰之間。接著,詩人又寫床底穿來的江水之聲,那陣陣驚濤,仿佛狂風席卷山谷,招起無數(shù)蒼松搖撼助威,其聲壯烈奔騰之至。“枕中”“床底”,點明詩人已經(jīng)就寢,緊扣詩題“宿”字。“萬壑哀”,語出杜甫《諸將五首》之五:“巫峽清秋萬壑哀”。曾公亮詩中的這一“哀”字,恰切地摹寫了風吹松林所發(fā)出的低沉悲壯的聲音。用“千”寫“峰”,用“萬”寫“壑”,極盡形容,從縱向描寫北固山奇險變幻、充滿生機的景象。這起二句是睡在床上的感受與幻想,是通過感官來證實它存在,雖然沒有具體的肯定,逼真感很強,盡管北固山?jīng)]有千山萬壑存在?!霸茪狻?、“松聲”,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猛勁;而感覺到云氣,凝聽到松濤,也反映了詩人心底的寧靜。這兩句寫近景,對仗工穩(wěn),用筆細膩,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寫遠景。詩人來到甘露寺原是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萬壑的松濤聲和不盡江流的喧嘩聲,攪擾著他,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安眠。詩人情緒激動了,索性披衣起床,打開窗戶,迎風佇立,憑欄遠眺。天空沒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萬家燈火。周圍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見山,看不見樹,也看不見遠處的城廓。只有橫躺在北固山下的長江,這條水的巨龍,力的怪神,在沒日沒夜、無休無止地掀起驚天的狂瀾,發(fā)出動地的長吟,不甘沉默,永無睡意。詩人雖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洶涌澎湃的壯闊氣象。于是掉轉(zhuǎn)詩筆,將描寫對象由千峰、萬壑轉(zhuǎn)向長江、巨浪,開拓出一個奇麗廣闊的新境界。“銀山拍天浪”是寫得很精彩的景語,氣勢警拔,形象生動,層層修飾,詞約義豐?!般y山”從色、形、質(zhì)等多方面地細致入微地刻畫波濤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芭奶臁眲t狀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驚心動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寫“銀山”,用詞是雕琢的。銀是僅次于金的貴重金屬,色白而燦爛。用鮮亮的詞把平凡的波濤寫得十分美好,格外顯豁,寄寓著詩人高潔的情懷。

  末句構(gòu)思很奇特,仍用幻筆,不說開窗看如雪白浪,而說奔騰翻滾的長江被“放”進窗來,把長江的氣勢寫透寫活,作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撲進窗來的奇觀,深深地被長江的偉觀所震撼?!胺湃搿?,自然是長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詩人到此刻才將它放了進來。原來所謂“枕中云氣”,所謂“床底松聲”,都是長江有意而為。長江想要沖進房間,好讓詩人欣賞自己的奇?zhèn)ィ阆纫哉碓葡嗍?,后以駭浪相呼,不停地邀請著詩人,召喚著詩人,詩人便再也無心睡眠,欣然開窗,與長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詩人向往長江景色,到了詩人筆下,卻成了長江招引著詩人去欣賞,通篇用反客為主而不露痕跡,前后呼應之間又只覺一氣呵成,筆法高超。這一寫作及煉字方法,與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相仿,但杜詩寫的是靜態(tài),曾詩寫的是動態(tài),更具魄力,只有稍后的王安石絕句“兩山排闥送青來”可與媲美。

  此詩的藝術(shù)特色主要有三點:

  一、內(nèi)容豐厚,境界闊大。僅二十八個字的絕句,就寫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銀、云氣、松聲等許多事物,從而擴大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詩人身處斗室之中,想象飛越千里之外,從上到下,由近及遠,描寫夜幕下的群山萬壑、千里大江,展現(xiàn)了遼闊渺遠,壯麗迷人的江南夜色,筆法空靈,詞意蘊藉。

  二、以動寫靜,景中寓情。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靜謐的意境,卻是用動的描寫來取得這種效果的。流蕩的“云氣”,哀嗚的“松聲”,奔涌的大江,喧囂的濤音,這些動的景物,給小詩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大自然的寧靜。詩中似無直接的抒情,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贊頌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卻從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景物描寫中顯現(xiàn)出來。曾公亮所處的北宋時代,黨爭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在承平盛世的氣象下,醞釀著深刻的社會危機。詩人對此不無隱憂?!叭f壑哀”“拍天浪”,正是一個清醒的政治家對時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語言質(zhì)樸、平中見奇。詩人很注重選詞煉語,用了許多樸素無華的詞語,如“千”“萬”“大”“哀”“放入”等等,重筆虛寫浩茫夜色中的壯偉奇觀:氣勢磅礴的大江,“銀山拍天”的浪濤。造境,于宏闊中出雄奇;抒情,在平淡中見深沉;具有強烈的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力量。此詩一句一景,景中寓情,從小處著筆寫出了長江的宏偉氣勢。

曾公亮簡介

唐代·曾公亮的簡介

曾公亮

曾公亮(998年-1078年)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軍火家、思想家。字明仲,號樂正,漢族,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仁宗天圣二年進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歷官知縣、知州,知府、知制誥、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封兗國公,魯國公,卒贈太師、中書令,配享英宗廟廷,賜謚宣靖。曾公亮與丁度承旨編撰《武經(jīng)總要》,為中國古代第一部官方編纂的軍事科學百科全書。

...〔 ? 曾公亮的詩(6篇)

猜你喜歡

宋代釋仲易

一二三四五,升堂擊法鼓。蔟蔟齊上來,一一面相睹。

秋色滿虛庭,秋風動寰宇。更問祖師禪,雪峰到投子。

宋代釋善直

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遼天。祖師不曾西來,個個壁立千仞。

登江樓

宋代李宏

三江會合水交流,擁抱嵐光送客舟。

只與寄詩身不到,老人可是負江樓。

梅花喜神譜·大開一十四枝

宋代宋伯仁

舉頭見長安,志士欣有托。

葵藿一生心,豈容天負卻。

送趙升卿之韶幕

宋代梅堯臣

舟車歷盡險,風物乃還君。

俎肉應多味,虞韶不復聞。

去魯歌

兩漢佚名

彼婦之口。

可以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