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

[宋代]:楊萬里

雨來細(xì)細(xì)復(fù)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

抒情 

小雨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細(xì)細(xì)的,疏疏的,雨兒飄飄灑灑;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歡欣賞那遠(yuǎn)處的青山?故意從檐下滴成一層珠簾,遮住那千峰萬崖。

注釋

疏疏:稀稀的樣子。

“千峰”句:遠(yuǎn)山好似隔在一層珠簾中,似有似無。

小雨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宋孝宗乾道(1067-1068年)年間,一次旅途中遇小雨有感而作。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7:247-248

小雨鑒賞

  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楊萬里的筆下,總是充滿無窮的情趣。楊萬里生平游跡很廣,他的詩中,寫山水的很多;他又特別喜歡雨景,所以寫雨的也不少。這些詩,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點(diǎn),令人百讀不厭。這首絕句寫小雨。雨本是沒有情的東西,楊萬里偏要賦予它與人相同的感情,于是使詩充滿了新鮮感。

  詩前兩句刻畫小雨,說絲絲細(xì)雨,稀稀拉拉地下著,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兩組疊字狀出小雨的情況,非常傳神,與他的《雨作抵暮復(fù)晴》中“細(xì)雨如塵復(fù)如煙”句一樣,描繪得很細(xì),但有程度上的不同,這里寫的是小雨,不是毛毛雨,所以不如塵似煙,而是“細(xì)細(xì)”與“疏疏”。第二句從雨量上寫,不能多又不肯無,那便是小雨。

  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樹叢中也都漸漸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來。三、四句便寫這一情況。楊萬里在《發(fā)孔鎮(zhèn)晨炊漆橋道中紀(jì)行》中也曾描寫過這樣的雨景,詩說:“雨入秋空細(xì)復(fù)輕,松梢積得太多生。忽然落點(diǎn)拳來大,偏作行人滴傘聲?!睂τ晁蜗虏捎米匀坏拿鑼懯址?。這首《小雨》詩,換用擬人手法,說自己生平喜歡看山,這雨似乎對自己妒忌,有意從屋檐上滴下,組成一張珍珠般的簾子,把那千峰給遮擋。“珠簾”二字很確切,因?yàn)橛瓴淮?,尚是一點(diǎn)點(diǎn)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線、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簾子了。說雨妒,詩人是在調(diào)侃,但這一調(diào)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掛上了珠簾,卻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優(yōu)美。因?yàn)槭窍∈璧闹楹煟糁ヌ魍h(yuǎn)處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詩情畫意。清代蔣士銓《題王石谷畫冊》中有“不寫晴山寫雨山,似呵明鏡照煙鬟”句,說出了雨中青山的韻味。楊萬里眼前的山,正帶有這樣的韻味,也正是楊萬里追求的意境,他在《秋雨嘆》中也這樣寫道:“橫看東山三十里,真珠簾外翠屏風(fēng)?!睂Ω糁扒罢渲榘愕挠旰熖魍鼓鹊那嗌?,充滿了喜悅。

  詩仿佛不經(jīng)思考,脫口而出,正如他在《晚寒題水仙花并湖山》詩所說,“老夫不是尋詩句,詩句自來尋老夫”。語言明快而詩意曲折,正是楊萬里小詩的特點(diǎn)。

楊萬里簡介

唐代·楊萬里的簡介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 楊萬里的詩(4083篇)

猜你喜歡

重到南頭

明代陳墀

軺車兩度海之涯,歷歷云山眺望賒。鬟髻短裙歸洞女,蓬門矮屋賣鹽家。

半生不愧關(guān)西節(jié),萬頃還乘博望槎。贏得耕農(nóng)笑相迓,道傍爭獻(xiàn)長官茶。

春日雜詠二首 其一

明代楊基

偶自循籬出徑苔,刺桐花落野棠開。一年春已無多在,幾個(gè)人曾有暇來。

浸谷陂塘科斗亂,浴蠶時(shí)節(jié)杜鵑哀。買山莫種閑花柳,多覓松栽與柏栽。

畫松

明代童軒

曾是陶公手種來,山中風(fēng)雨老莓苔。佇看貢入明堂用,還似當(dāng)年宰相才。

滿江紅

朱帆

北望長安,悲華夏,又傾梁柱。百年恨、瀏陽河水,兩番騰怒。

壯士斷頭除舊制,英雄振臂開新路。問蒼天,底事喪斯人,天不語。

臺郡八景

宋代章甫

置身高踞澄臺上,放眼遙空碧海中。不使一層樓尚隔,真誇千里目能窮。

龍門倒射滄溟日,蜃氣消沉島嶼風(fēng)。浩淼流波歸巨壑,茫茫大半是朝東。

宋代釋善直

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遼天。祖師不曾西來,個(gè)個(gè)壁立千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