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葛長庚的詩 > 行香子·題羅浮

行香子·題羅浮

[宋代]:葛長庚

滿洞苔錢。買斷風煙。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樓高處,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細草如氈。獨枕空拳。與山麋野鹿同眠。殘霞未散,淡霧沈綿。是晉時人,唐時洞,漢時仙。

行香子·題羅浮譯文及注釋

譯文

滿洞長著碧綠的苔錢,獨得自然景致之勝。占盡風女笑桃花隨著溪水流落晴川。羅浮山上石樓的高處,夜夜都能聽到猿猴哀啼。夜晚入靜獨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細草柔軟如同毛氈,獨自枕拳臥草席地幕天。與山麇野鹿同眠。天亮時殘霞還未消散,淡霧沉綿。羅浮洞府晉時才有人來,唐堯時始開,偽劉稱漢時方顯。

注釋

行香子:詞牌名。又名“爇心香”。雙調(diào)小令,六十六字。

羅?。荷矫?,在廣東增城、博羅問,相傳西晉郭璞曾在此煉丹求仙,東晉葛洪亦得道于此,道家列為第七洞天。

苔錢:蒼苔形圓如錢,故名。

買斷:買盡,猶言占盡。

石樓:在羅浮山上。

山麋(mí):指麋鹿。

殘霞:此指曉霞。

沈綿:綿綿不盡。

參考資料:

1、張國榮編著.宋詞三百首譯解: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0年03月第1版:第630頁

行香子·題羅浮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知。葛長庚,自號白玉蟾。據(jù)《羅浮志》卷四,白玉蟾常往來于羅浮、武夷諸山修道,為了描繪自己在羅浮山中侶麋鹿、眠白云的瀟灑生活,于是詞人寫下了這首《行香子》。

參考資料:

1、夏承燾等著.宋詞鑒賞辭典 下: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1723頁

行香子·題羅浮鑒賞

  “滿洞苔錢,買斷風煙。笑桃花流落晴川?!睗M洞蒼苔,可見歷時已久,人跡罕至。苔雖形如錢,只能點綴風煙。但它代表了一種清貧自賞自然超俗的情趣。古洞蒼苔,高人逸士獨來獨往,片片桃花隨溶溶川水流出,向人間傳送出一絲洞天的消息。世外人并不知道此處別有桃源仙境,故“笑”之,笑桃花多情,笑世人無識?!笆瘶歉咛?,夜夜啼猿。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唯有空山聲聲猿啼,使人警省。此時此地,修道之人,靜坐默想,獨觀云月,擁抱宇宙,體悟宇宙奧秘,直觀生命真諦,自得其樂,意靜神旺。這幾句將道家山中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與辭別塵世,靜處修煉而至內(nèi)心聰慧的生活情趣勾畫了出來。所謂“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實際上寫的是消除塵念的修煉過程。開始猶存世念,如行云蔽月,繼而虛室生白,表里空一,終而至人無己,湛然空明,如片云除盡,空中唯皎皎孤輪。

  “細草如氈,獨枕空拳。與山麋野鹿同眠”,這幾句寫“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的山中生活。在這種時空的交錯中,人似乎回到大自然中,回歸到太古時代,枕拳臥草,幕天席地,遺世獨立,鳥獸相親,沒有榮辱得失,沒有人我差別,甚至沒有人與物的差別,一切均與自然相融。

  “殘霞未散,淡霧沈綿。是晉時人,唐時洞,漢時仙”,又是一天開始了,晨霞未收,群峰淡霧綿延不盡,千姿百態(tài),山中風光,洞中歲月,自有一種綿綿不盡、長久不變的實在感,顯示出大自然永恒的風貌。結(jié)尾三句寫羅浮山的悠悠歲月,顯示出山中人“不知魏晉,無論漢唐”的優(yōu)越感,山中人在寂寞之中感受著精神上的超脫和欣慰。

  總之,這首詞將山中風光的悠長,洞中歲月的灑脫,自然的美好和永恒,以及擺脫人世負擔后的輕松,一一展示出來,富有野趣。

葛長庚簡介

唐代·葛長庚的簡介

葛長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xiàn)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jīng),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 ? 葛長庚的詩(154篇)

猜你喜歡

懷會稽

宋代錢昭度

斗牛星外翻成夢,巢鳥枝南略寄身。

越國荷花八百里,別來誰是采蓮人。

游仙吟三十首用栩園韻 其十九

汪石青

龍鸞百隊會蟠桃,冷看熙來攘往勞。座上有時吹合雅,人間何處吊離騷。

投壺未必諸天笑,銜石終看一念牢。妙手不辭稍點綴,居然忘鏡又忘刀。

初至襄陽與熊心開總理夜話

梁朝鐘

虎帳銅壺夜氣清,羽林十萬靜無聲。單于冬入殘三輔,漢上秋成縶九營。

勿慮衛(wèi)青終失寵,無勞賈詡更談兵。吳山楚水年馀別,殘角空階盡月明。

一叢花

清代陸求可

六花堆積滿乾坤,一色更無痕。但分山水高低處,與林廬城郭江村。

蠟屐扶筇,印生屐齒,回首失柴門。

浣溪沙

近代呂碧城

已信潮音是梵音,滄浪淘洗去來今。百年身世此沉吟。

揭地蠻煙誰扣馬,稽天狂海待填禽。樓船高處怕登臨。

和張秘丞燈夕韻四首

宋代劉克莊

公丞赤地饑荒后,一念通天立致和。

永日庭中私謁少,豐年陌上醉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