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羅隱的詩 > 魏城逢故人

魏城逢故人

[唐代]:羅隱

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將別恨和心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魏城逢故人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年曾經(jīng)兩次到錦城去游玩,頭一次利春風第二次是秋天。

芳草有情礙馬蹄不讓我們走,彩云片片把樓閣層層來遮掩。

青山把我們隔斷產(chǎn)生了別恨,綠水把離愁夢中送到我心田。

今天為你向錦官城回首眺望,只見綿州的喬木和淡淡云煙。

注釋

綿谷:地名,今四川廣元縣。蔡氏昆仲:羅隱游錦江時認識的兩兄弟。昆仲,稱呼別人兄弟的敬詞。

兩度:兩次。錦城:又稱錦里、錦官城,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城,一作“江”。

值:適逢,這里作“在”字解。東風:這里指刮東風的時候,指代春天。

芳草:香草。礙馬:礙住馬蹄。

別恨:離別之愁。

離聲:別離的聲音。

因君試回首:一作“不堪回首望”。君,指作者遇見的故人。

淡煙:淡淡的煙霧。淡,一作“古”。喬木:主干明顯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喬,一作“高”。綿州:州名,隋始置,治所在巴西縣(今綿陽東),其轄地相當于今天四川省羅江上游以東,潼河以西江油、綿陽間的涪江流域。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57-159

2、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205-206

魏城逢故人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在游覽了成都風景名勝錦江之后,向成都東北行至綿谷(今四川廣元縣)時援筆吟成此詩,寄給當時與自己共游錦江認識的友人蔡氏兄弟。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57-159

魏城逢故人鑒賞

  這是一首抒寫”離愁別恨“的詩,追憶昔游,抒發(fā)對友人的懷念之情是這首七律的雙重主題。

  首聯(lián)以賦體敘事,字里行間流露喜悅之情。錦江是名勝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興、很幸福的了,何況是“一年兩度”,又是在極適于游覽的季節(jié)。兩個“值”字,蘊含際此春秋佳日之意。這兩句所攜帶的感情,直灌全篇。

  頷聯(lián)具體寫錦江游蹤,極寫所見之美,寫景之筆濡染著濃烈的感情色彩?!胺疾萦星榻缘K馬,好云無處不遮樓”,深得錦江美景的神韻,是全詩中最富有詩意的句子。這兩句分別承“前值東風”與“后值秋”而來,寫出詩人對錦江風物人情的留戀。上句寫春景,下句寫秋景。明明是詩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卻偏將人的感情賦予碧草白云。春游錦城時,錦江畔春草芊眠,詩人為之流連忘返,詩中卻說連綿不盡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樣,對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絆著馬蹄,不讓離去。秋游錦城時,秋云舒卷,云與樓相映襯而景色更美,故稱“好云”。詩人為之目搖神移,而詩人卻說,是那美麗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樓臺層層遮掩。“礙馬”、“遮樓”,不說有人,而自見人在。用筆簡練含蓄,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余地?!暗K”字、“遮”字用筆迂回,有從對面將人寫出之妙,而且很帶了幾分俏皮的味道。就像把“可愛”說成“可憎”或“討厭”一樣,這里用了“礙”與“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開心事,正話反說,顯得別有滋味。這兩句詩,詩人以情取景,以景寫情,物我交融,意態(tài)瀟灑嫻雅,達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頸聯(lián)寫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極言別去之難。在離人眼里,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離去,而牽繞著別恨,錦江之水也似乎帶著離情,發(fā)出咽泣之聲。美麗多情的錦城,的確使人魂牽夢繞,肝腸寸斷。中間二聯(lián)分別通過寫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脈、河流的可愛和多情,以表達對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對他們的懷念。作者只說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說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韻味。

  末聯(lián)又因寄書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fā)對錦江的留戀之情。詩人把中間二聯(lián)“芳草”、“好云”、“斷山”、“流水”的纏綿情意,都歸落到對友人的懷念上去,說:“今天因為懷念你們,回頭遠望錦城,只見遠樹朦朧,云遮霧繞。”用喬木高聳、淡煙迷茫的畫面寄寫自己的情思,結(jié)束全篇,情韻悠長,余味無窮。

  這首詩感情真摯,形象新穎,結(jié)構嚴整工巧,堪稱是一件精雕細琢、玲瓏剔透的藝術精品。

羅隱簡介

唐代·羅隱的簡介

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zhèn))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tǒng)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xù)續(xù)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xiāng)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 ? 羅隱的詩(384篇)

猜你喜歡

游洞霄山

宋代陳律

白日黃塵客路迷,偶尋幽事入煙扉。

云行翠岫鶴爭舞,月落青林人未歸。

恭挽神宗皇帝二首 其二

宋代畢仲游

北極回天象,西陵法帝居。松門黃道直,帳殿紫宸虛。

宴罷千秋節(jié),哀纏六尺輿。御詩兼手詔,新見睿思書。

懷顧黃公

清代王又旦

不畏窮愁只著書,幽棲風物近何如?斷云疏雨吳王峴,竹瓦臨江十尺廬。

得東山居主人戀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漁鄉(xiāng)居賦雜興六首 其二

宋代許及之

借得漁鄉(xiāng)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

送寬堂赴南外判宗

宋代釋居簡

教欲明南國,無如小召公。塤篪后先奏,魯衛(wèi)古今同。

特操銀潢遠,清班玉筍空。洛陽潮雪外,腳腳是華風。

乞巧詞

元代楊維楨

天上星重會,征西客未歸。

殷勤乞方便,靈鵲度人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