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韋莊的詩 > 題盤豆驛水館后軒

題盤豆驛水館后軒

[唐代]:韋莊

極目晴川展畫屏,地從桃塞接蒲城。

灘頭鷺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數(shù)行天際沒,孤云一點靜中生。

憑軒盡日不回首,楚水吳山無限情。

題盤豆驛水館后軒譯文及注釋

譯文

舉目遠眺,萬里晴空下的渭南平原像一幅展開的畫圖,盤豆驛地處桃林塞與蒲城之間。

白鷺鳥站立在水邊,太陽已經(jīng)落山了,高原上農(nóng)民還趁著余暉忙著耕地。

南去的飛雁消失在遙遠的天邊,一片孤云在山間悠閑地升起。

我在驛館后軒整天依窗眺望,眼前的山山水水充滿詩情畫意。

注釋

盤豆驛(yì):古驛站,原址在陜西省渭南。

極目:遠望。

桃塞:桃林古塞,故址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以東、至河南省靈寶之間。

原上:高地。

落照:夕陽。

憑軒:依著窗子。

盡日:整天。

楚水吳山:泛指大江南北的名山勝水,這里指盤豆驛一帶的山水。

參考資料:

1、孫廣才、吳林飛選注.《中國古代詩歌選讀》.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161-163

2、丁成泉輯注.《中國山水田園詩集成·第一卷》.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85

題盤豆驛水館后軒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韋莊辭別越中親眷入蜀之時路過盤豆驛的途中。詩人看到灘頭原上而及天際孤云的景象,不免產(chǎn)生了無限的孤寂、落魄情懷與漂泊無依的傷感,使他懷念起家鄉(xiāng)以及江南的親戚舊友,于是便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余冠英.《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559

題盤豆驛水館后軒鑒賞

  這首詩詩人通過描寫清麗宏闊的景色,心中產(chǎn)生無限感慨,想起了漂泊生活的艱辛,表達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眷念之情。

  第一、二兩句先詩人從總體上描寫盤豆城?!皹O目晴川”,中原的天空晴明,地面平曠,看不透,望不盡,就如展開一架巨大的畫屏似的,跟詩人久住大江南北所習見的“楚水吳山”形成強烈的反差。因此,先寫出這深刻印象。然后再交代出地理方位:“地從桃塞接蒲城”。盤豆城就處在河南陜西之間,東接中州,西通關(guān)中大道?!皬摹薄鞍簟苯淮嗽娙俗詵|而西的行蹤,可見詩人的行色匆匆。

  第三、四兩句描寫詩人在水館后軒所看到的景象。詩人小憩于官驛里的水館后軒,開窗遠眺,首先撲人眼簾的是“灘頭鷺占清波立”。原來這水館的水另有源頭,那里卓立著顧影的白鷺。一個“占”字。寫出白鷺的形單影只,也道出了詩人自己的孤獨感。而“原上人侵落照耕”,則狀寫平川與人們的農(nóng)事,他們?nèi)栽谛燎诘馗鳎敝寥谌肴缁鸬耐硐?。這兩句都從平視角度寫,上句寫的是靜態(tài),用冷色調(diào);下句寫動態(tài),用暖色調(diào),相映成趣,寫出了中原夏末秋初的清新氣息,還隱隱透露出詩人異樣的驚喜之情,晴川之上也有像江南一樣的明麗景色。

  第五、六兩句描寫詩人在晴川所見以及流露出的感情。這兩句詩人側(cè)重于一個“晴”字,詩人改用仰視角度寫晴空所見“去雁數(shù)行天際沒”,從有到無,雖有雁南飛而不能傳書,可見詩人內(nèi)心的惆悵;“孤云一點凈中生”,從無到有,雖是寫景,也象征著詩人的孤寂,一種飄泊流離的感傷油然而生。

  第七、八兩句則寫出詩人的心緒。詩人靠在后軒窗欞上凝望晴川的景色,竟至長時間不肯回過頭來,是因為這里的清波落照與“楚水吳山”有相類之處,韋莊曾客游江南十年,弟妹散居越中諸郡,晴川這種明凈之美觸發(fā)詩人對越中親故的懷念?!盁o限情”三個字壓尾,余音裊裊,給人留下不盡的遐思。

  這首詩由“極目”起,至“憑軒”終,通篇無一字直言“愁思“,結(jié)尾詩人指望著“楚水吳山無限情”,然而“盡日不回首”的身影始終籠罩著畫面,“去雁”、“孤云“所帶出的莫名惆悵和難言憂慮,增強深化了詩的主題,更有表現(xiàn)力。

韋莊簡介

唐代·韋莊的簡介

韋莊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 ? 韋莊的詩(330篇)

猜你喜歡

莊浪趨張掖

清代許孫荃

酒泉張掖近天山,大漠風云指顧間。莫道行邊人萬里,最西還有玉門關(guān)。

己未九日對菊大醉戲作四首 其三

明代袁凱

只今何處無黃菊,醉著茅茨有幾人?賢婦稍能知此意,殺雞為黍莫辭貧。

東園宴罷

明代朱誠泳

三分春色正當中,媚景撩人處處同。斜日小亭人醉后,杏花香散一簾風。

臨刑詩

明代林薦

愿續(xù)當年李侍郎,遺言謝世報高皇。獨憐一片忠貞骨,不死沙場死法場。

諸公唱和多記經(jīng)歷之事因感昔游復用元韻凡三

宋代蘇頌

朝鞍早過鳳樓西,雨浥輕塵未有泥。

頒宴百壺人共醉,演綸雙筆客同攜。

廬山道中

宋代董嗣杲

疊疊蒼巒別是天,往來即是地行仙。

撥云峰底落紅雨,冷翠谷中浮紫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