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宮詩
秦宮詩。唐代。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繡麻鞋踏哮虎。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開門爛用水衡錢,卷起黃河向身瀉?;侍於蜻\猶曾裂,秦宮一生花底活。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
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
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繡麻鞋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卷起黃河向身瀉。
皇天厄運猶曾裂,秦宮一生花底活。
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秦宮詩鑒賞
詩的第一聯(lián)直接描寫秦宮的穿著打扮,“越羅衫袂”、“玉刻麒麟”、“紅腰帶”‘將一位俊美少年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在讀者面前;第二聯(lián)以樓下行人的視角看待秦宮:他在如霧的濃香中仿佛是一個神仙,足見秦宮的仙人之姿。第三、四聯(lián)描繪了秦宮宴請的盛況,“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對宴會的時間作了交代,春色茫茫無邊;第四聯(lián)通過燭臺下堆積的燭淚,昭示著秦宮日夜尋歡作樂,生活荒淫無度。第五聯(lián)以“鸚鵡”、“哮虎”指代“孫壽”、梁冀”,秦宮可以馴服孫壽、梁冀兩類不同的人,其手段之高明顯而易見,所以他能享受榮華富貴顯得那么“合情合理”。第六、七、八聯(lián)詳細地描述了秦宮奢華的生活:半夜就要開始準備早宴,而食物的材料更是千年難得一見的白鹿,這等豪奢怎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第七聯(lián)讀者看到的是一個騎著駿馬,趾高氣揚地欣賞圖畫的秦宮,一副小人得勢的丑惡嘴臉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來;第八聯(lián)用夸張的手法,將秦宮花錢的速度比擬為黃河之水傾瀉,毫無節(jié)制,而梁冀怎么能供的起呢?就是靠盜竊國庫??!中國有句古話“多行不義必自斃”,那么如此奢華的秦宮的下場呢?第九聯(lián)為讀者作了解答,秦宮一生都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杀蓢@啊,當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秦宮卻醉倒在溫柔鄉(xiāng)里,最后一聯(lián)把秦宮的醉態(tài)細致地展縣出來,他僅僅是一個家奴,怎么會有如此大的權利,如此糜爛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外戚或是宦官專權造成的?!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古人對繁華鼎盛的感慨,到此方顯得深沉。只是王、謝乃是名門士族所出的名臣,而梁冀則不過是橫行一時、禍亂國民的罪臣奸臣罷了。梁氏一族久遭排擠壓抑,一旦得勢,卻又驕橫殘暴,終至一場春夢,落得灰飛煙滅。對感官印象的鋪張必然導致詩中出現(xiàn)大量的通感手法。李賀大概也是古代詩人當中通感手法運用得最具有個人特色的一位。他將直覺經驗進行綜合、變形、轉換,并在視、聽、觸、味、嗅諸種感覺之外加入情意覺的作用,使詩歌盡可能地復現(xiàn)出自己感覺中的世界。李賀詩中成功使用通感的例子非常多,通感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視、聽覺的互通,在《秦宮詩》中“帳底吹笙香霧濃”,將聽覺與嗅覺結合,使人感覺周圍是一片仙境。在李賀的詩中,我們幾乎隨時可以看見“泣”、“啼”、“驚”、“恨”一類反映作者那痛苦精神狀態(tài)的詩。而秦宮這樣一個靠出賣色相獲得重用,和詩人擁有過人才華卻無緣參加應舉考試相比,李賀又是作何感想?這首詩沒有冷艷而凄迷的意境,也沒有奇異乃至怪誕的想象。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秦宮以色侍人,單看詩人的詩句,就已經令人魂牽夢縈了。在這首詩中,采用白描的手法,除了首聯(lián)純粹直接描寫秦宮玉樹臨風的外表,下面全部用一連串的動作來勾起人們對這個美少年的翩翩遐想。或滿堂花醉三千客,或春宵帳底色香濃,或飄然俊逸若神仙,或打馬側帽風流過。想想那生活也夠糜爛,夠色情的,他一生都是在花下生活,就算是帶著醉意搶梳子,隨意橫躺地毯上,也讓人憐愛萬分。李賀善于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在寫詩如鏤玉雕瓊,常反復琢磨,嘔心瀝血,千方百計使語句新奇,以求陌生化的效果。他喜歡用濃重艷麗和神秘詭異的色彩,紅黃紫白四色字使用,使得意象繁多密集,前呼后擁,疊出層現(xiàn)。這首詩在當時的背景下,具有極其深刻的現(xiàn)實針對性。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李賀深重的憂患意識。
李賀簡介
唐代·李賀的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 李賀的詩(20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