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多少古人豪杰,幾多諄諄教誨:秉公辦事,執(zhí)法如山的包拯;“官風清若一枝竹,囊空如洗兩袖寒”的廉吏鄭板橋;“慎之又再慎,謙遜以自束”的陳毅元帥等等,他們或平生宦海清風長存,或平生情操純似冰雪。他們雖然一一遠去了,但那古樸的風骨已化作不朽的精神,撐起我們民族的脊梁, 成為我們難以忘懷的永恒記憶... 他們是陽光,有了陽光才會驅除陰霾;他們是清風,有了清風才會吹散烏云;他們是清水,有了清水鮮花才更加燦爛。
他們那廉潔的精神,代代相傳,至今仍是我們和諧樂章中永遠不變的旋律。忘不了教育局領導,親臨學校指導工作的身影;忘不了教育局領導,與教師誠信交流的情景。
他們一絲不茍地抓黨風建設,聽民聲 、察民意、恤民情、深入調研,提高教師們的思想覺悟,凈化基礎教育的沃土。不失時機地在學校中開展“創(chuàng)建學習型集體”的活動,隨即在教師中形成了不比金錢比知識、不比吃穿比教學、不比傲氣比愛生、不比榮譽比科研的正氣之風。
“但立直標,終無曲影”,有了這許許多多難以忘懷的記憶,有了教育局領導的率先垂范,有了一支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才有了我們桃城教育美好的今天。滏陽小學,為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現代化的教學環(huán)境,學校建了語音室、電腦室、古箏教室等。
完工后,商家邀請學校領導班子吃飯,大家都婉言謝絕了。他又拿著一套精美的化妝品來到校長辦公室,校長看著禮品,真誠地說:“如果你真想為我們做點什么,就用這些錢給我們幾個教室按上電扇吧。
”于是學生們就有了一個個涼爽的夏天。為給學校買窗簾,主管副校長曾跑遍整個市區(qū),貨比三家,價廉者取之;在給電腦室和古箏教室配備凳子時,為了每個凳子里省下兩塊錢,教務主任頂著寒風、冒著雪花奔波整整一個下午,直到萬家燈火時,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向家走去……;放學后或者雙休日,教學樓里經常傳出丁丁當當的敲打聲,那是總務主任在親手為低年級的學生檢修桌凳,老師們看在眼里學在心里,紛紛效仿,于是這叮當聲便成了滏陽小學里的最和諧樂曲。
不知道有多少次,教務人員為了設計合理的評價制度、為了精選教師論文、為了研究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常常工作到深夜,門衛(wèi)師傅感動地悄悄為他們煮好方便面……。每一個滏陽人都是這樣在默默地克己奉公,干凈辦事。
常掛在校長嘴邊的一句話是“一厘一毫民之膏腴,學校的一分錢雖少,但那是公家的,誰浪費誰就是在犯罪”。在她的眼里,人民群眾的口碑遠勝過一枚枚耀眼的獎章。
“真水無香,真愛無言”, 我們手中托著生命的天平,用心作犁鏵,播種智慧的種子,傳承民族的美德。我們可以沒有千金擲出時的豪爽,但不可丟克勤致檢、細微育人的執(zhí)著;我們可以不追求服裝的時尚、不吃山珍海味、不坐高級轎車,但不能沒有潤澤萬物而不求回報清水般的厚德。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有那萬古垂青的民族精神熏陶,有那一位位遠去民族精英的激勵,全體教育工作者定會攜起手來共同創(chuàng)造桃城教育一個個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