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秀峰游記 秀峰導游詞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秀峰游記篇一

今年五一長假,我隨家人去了江西。游覽了著名的江西共青城、云霧繚繞景色迷人的廬山、島島環(huán)連的柘林湖、還有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記》而聞名的琵琶亭。大飽了眼福。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登秀峰。

秀峰由香爐、鶴鳴、雙劍、姊妹、文殊、龜背等山峰組成,據說比廬山更陡,更險。登山前,我自己鼓勁:不登秀峰非好女!站在秀峰下面的青玉峽龍?zhí)杜涎鐾侥敲锤?,天那么藍,霧又時時環(huán)繞其間,簡直就是個人間仙境!

我做了個深呼吸,輕松地登上了秀峰的第一個臺階。聽,壯觀的瀑布從山頂飛流而下,發(fā)出巨大的聲響,氣勢磅礴;看,云霧在山峰中飄蕩,有時像山峰的帽子,有時又像是山峰的腰帶,更像一群淘氣的孩子,蜂擁而來,又慢慢散去;嘗,山澗的泉水清又淳,掬一點到嘴里,啊,又涼爽又甘甜。開始我連蹦帶跳、連跑帶溜,看著四周的風景,伴著山澗的流水大聲唱歌??墒菨u漸的,我的速度慢了下來,腿好重,每跨一節(jié)臺階都很困難,眼睛只看著臺階,連拖帶拉,歌聲也停止了,終于氣喘吁吁地來到了第一個休息區(qū),一下子癱坐在石頭上。

在清涼的山風中,媽媽說:“不怕慢,只怕站,堅持就是一定能上去!”我點點頭。

休息了一會,我們又繼續(xù)登山了。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經驗和教訓,慢慢的、不慌不忙地爬,還細細地欣賞著山中的景色,腳步也有力起來。

“我走不動了,我要背?!逼邭q的弟弟爬不動了。經過商議,姑姑和弟弟坐上了高高的轎子。“我一定會趕上你們的!”我暗暗下了決心,追著轎子上山。

太陽火辣辣的,身上的衣服從三件變成兩件,又脫成一件,包里的礦泉水也越來越少。眼看轎子已經到了半山腰,我大聲對自己說:“不登秀峰非好女!”這句話像有神奇的魔力,我兩節(jié)一爬,三節(jié)一跳,很快就趕上了姑姑。姑姑有些不相信:“你是爬上來的?還是也坐了轎子?”。風吹在我的臉上,我自豪地大笑起來。看著山腰上,正在“努力奮斗”的爸爸媽媽,我揮手致意,給他們鼓勁!繼續(xù)攀登!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終于來到了當年讓李白也贊嘆不已的開先瀑布前,看著對面狀如紫煙繚繞的香爐峰,我也像李白一樣興奮。山峰陡峭,只看見一小塊藍天,“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瀑布從高高的山峰沖下山來,瀑布的聲音像層層疊疊的浪淘沖擊著沙灘,又像陣陣狂風呼嘯松林。水花四濺,陣陣清涼。都說,“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果真名不虛傳,這里的景象,無法比喻!

我登上了秀峰!我體會了登山的艱難,更品嘗了登山的樂趣,我是好男!

秀峰游記篇二

朋友們,能和大家一起游廬山秀峰,共同分享秀峰的山水秀趣。是好開心的事唷!

古往今來這里就享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的說法。秀峰的山,秀峰的水,姿態(tài)萬千,你不想被她感染,都不成嘍!這里的山有形似展翅欲飛的(鶴鳴峰),像烏龜在爬行的(龜行峰),有形如香爐狀的(香爐峰),以及似屠天寶劍的(雙劍峰)、姐妹相嬉的(妹妹峰)、在憩息的睡女山等;在這山峰之間流動的山溪,竟然奔騰出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這里的山峰青秀,瀑布悠美、林木蔥綠、潭水生媚,自然天成了一幅幅群峰競秀的美麗景色。

秀峰是個讓歷代中國人生情眷念的地方。天才詩人江淹一首《從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的詩,點醒了趨仙若騖的天下人。廣成愛神鼎,淮南好丹經。此峰具鸞鶴,往來盡仙靈。

一時間,天下人都愛到這里感受天地間的仙靈之趣。到南唐的時候,南唐中主皇帝李景,在做沒有皇帝以前曾到這里來買了地蓋起房子依山讀書。中主當皇帝以后,就將他少時在秀峰讀書的地方,送給和尚們做寺院了。并賜了寺名“開先寺”,這大概是李景認為這里是他開國立業(yè)預先祥兆的緣故吧。

開先寺于公元951年建成后,當年,中主李景親自挑選當時的高僧紹宗大師,到開先寺當住持。在南唐中主皇帝的直接支持下,開先寺的僧從此就成了中國佛教禪宗青原系云門宗的重要道場。

以后的宋元明清時期,開先寺在廬山的影響越來越大。清朝康熙年間,開先寺中好事相繼而來,寺院發(fā)展達到了空前的大規(guī)模時期。超淵大和尚自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來開先寺當家以后,與外界的聯系、交往日益增多,也將這里仙靈神韻帶洪給了天下人。當時的康熙皇帝非常向往秀峰的山水,卻無緣親臨。只好將他親筆御書的《般若心經》、江淹的詩《從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等賜給開先寺,以慰籍自巳想念的心緒。

康熙皇帝在第六次南巡時,特別要開先寺住持超淵大和高奉圣旨在準安迎駕。這次康熙皇帝給開先寺賜了新寺名“秀峰寺”,就連隨行太子也受到感染,為秀峰揮毫留下了“灑松雪”的激情。

我們還未走進秀峰景區(qū),那廬山瀑布的秀姿已早撞入了我們的眼簾,在我們前面山崖上出現的兩道較寬長白色布狀的下墜物,那就是廬山瀑布。因為距離較遠,現在我們感覺她還是靜止狀態(tài)的,此刻此景就是大詩人李白筆下“遙看瀑布掛前川”的詩境。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是東瀑馬尾水和西瀑黃崖組成,隨著我們與瀑布間的距離的逐步拉近,我們將會一步步的領悟“飛流直下”的動感,“下九天”的快暢。我們就可以全面感受到李白詩中的山之魂、水之靈的真神趣。

朋友們,跟著我!我們一同走進秀峰吧!

走進秀峰中,看那林中的小溪正向我們問好,從林蔭道向右轉,就轉出了一座門,門楣上掛著宋代大書家米芾的書跡“第一山”的大匾。這是到了歷史上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秀峰寺舊址了。

觀音大家都熟悉,常言說家家觀世音。請問各位:你見過長胡子的觀音像嗎?見過的請舉手。

好了,秀峰的觀音像就是長著胡子的,大家請看那長著胡子的觀音像正在那兒等我們呢!這里的觀音為什么會長著胡子呢?請大家想一想,等游完秀峰時,請大家告訴我答案。

雙桂堂是當年秀峰寺的方丈室、堂前這兩棵飽經滄桑的桂花樹,就目睹了這里許多歲月風情。雙桂堂的后面有一口老水井,這井里的水依然甘甜,他也叫“聰明泉”,聰明泉這三個字還是黃庭堅的墨寶。我們沿著聰明泉的小路西行右上后山,就來到了南唐中主李景當年的讀書的舊地———李景讀書臺,臺邊上的圍欄依然是當年中主李景依欄讀書的舊物,真可謂雕欄玉砌應尤在,只是朱顏改了。那清代康熙皇帝御賜給秀峰寺的御筆書就《從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所刻的碑,仍還立在讀書臺的中央。

這塊御碑有三個絕妙的地方,第一,江淹這首描寫香廬峰的詩好,第二,宋代大書家米芾書寫的字妙,第三,康熙皇帝親自臨摹的。真是好詩、好書法,好心境啦。

在讀書臺下的摩崖間還散布著許多的歷代摩崖碑刻。最出名的有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作品《大唐中興頌序》,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的《七佛偈》,明代王守仁的《記功碑》。我們欣賞完這些名家大作后,右下右行就走入了青玉峽龍?zhí)丁?/p>

青玉峽龍?zhí)妒菑]山瀑布兩處瀑布水匯聚的地方。這兩股瀑布水分流下垂,合流而入,原本急奔的水流,在龍?zhí)吨徐o下后,方緩緩的從圓潤的石頭間的空隙處流走,這就叫“漱玉”。在漱玉亭上,品漱玉是一種妙高境界。這里被蘇東坡認為是廬山的兩處絕美景色之一。龍?zhí)兜乃谋诜ι峡虧M了自宋以來的歷代摩崖石刻壹佰多處,宋代米芾書寫的“第一山”、“青玉峽”,宋南康太守李亦的“龍”、宋南康守朱端章的“廬山”。在此間,龍?zhí)蹲屛覀冊谶@近的距離來感受山水,與古人交流,來共同分享天地的真趣!你的心會是什么樣的。

在瀑布下面昂頭看瀑布,只見瀑水飛瀉而下,仿佛與天相接,凝視銀河落人間。

寄情于山,您會情滿于山;付情于水,你將會情溢于水!山水可以給人啟悟,也讓人心升華。所以仁者愛山,智者樂水。

我們享受了秀峰的山美,也親近的秀峰的水秀!接下來就到了回答問題的時候了,秀峰的觀音像為什么會長著胡子呢?還先來說一下秀峰的觀音像吧,秀峰的觀音像是唐宣宗時期一位高僧所畫的一幅半身觀音像,后來在元代時被畫匠姜月境補畫成全身立象,從畫法上看頗似唐代畫家吳道子的畫風。整幅畫像采用流暢的線條來勾畫出體態(tài)豐滿莊重的觀音形象,充滿盛唐時期的風韻,欲稱“鐵線觀音”。鐵線觀音像用星子出產的青石刻制的,碑高四米,寬二米。觀音是隨佛教一同傳入中國,開始進入中國還是男人的形象,隨著時代的變化,適應中國的文化的要求,逐步從男人的形象,向女人的形象轉化。又根據各時代的審美時尚要求,逐步由盛唐的豐滿型,進化到明清至到今日的苗條型。

秀峰的觀音像的頭部唐宣宗時期的作品,依然有這時代的特點,人們在改變觀音男性大的特征時,還沒未得及去了胡子,這才給了我們看到長著胡子觀音的機會。

朋友們,在秀峰只需多坐那么一會兒,你的心會跟著飛流直下的瀑布水一起奔騰流淌,在低頭抬眼之間,四時的美景都跑到了你的眼前,太陽真的西下了,不知去那兒了,可那龍?zhí)独锏聂~、山林中的鳥都會讓你不忍心離去的。這里的一切真能讓天地人得到一種清新的感受!

秀峰游記篇三

“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秀峰的山水之美為廬山之最,在這兒有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千古絕唱的李白詩句,以及眾多的歷代文人的詩詞題刻,讓秀峰在廬山的眾多景點中顯示出與眾不同,這里的山有形似展翅欲飛的(鶴鳴峰),像烏龜在爬行的(龜行峰),有形如香爐狀的(香爐峰),以及似屠天寶劍的(雙劍峰)、姐妹相嬉的(妹妹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這里的山峰青秀,瀑布悠美、林木蔥綠、潭水生媚,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畫。秀峰是個讓歷代中國人生情眷念的地方。天才詩人江淹一首《從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的詩,點醒了趨仙若騖的天下人。廣成愛神鼎,淮南好丹經。此峰具鸞鶴,往來盡仙靈。

一時間,天下人都愛到這里感受天地間的.仙靈之趣。到南唐的時候,南唐中主皇帝李景,在做沒有皇帝以前曾到這里來買了地蓋起房子依山讀書。中主當皇帝以后,就將他少時在秀峰讀書的地方,送給和尚們做寺院了。并賜了寺名“開先寺”,這大概是李景認為這里是他開國立業(yè)預先祥兆的緣故吧。

開先寺于公元951年建成后,當年,中主李景親自挑選當時的高僧紹宗大師,到開先寺當住持。在南唐中主皇帝的直接支持下,開先寺的僧從此就成了中國佛教禪宗青原系云門宗的重要道場。

以后的宋元明清時期,開先寺在廬山的影響越來越大。清朝康熙年間,開先寺中好事相繼而來,寺院發(fā)展達到了空前的大規(guī)模時期。超淵大和尚自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來開先寺當家以后,與外界的聯系、交往日益增多,也將這里仙靈神韻帶洪給了天下人。當時的康熙皇帝非常向往秀峰的山水,卻無緣親臨。只好將他親筆御書的《般若心經》、江淹的詩《從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等賜給開先寺,以慰籍自巳想念的心緒。

康熙皇帝在第六次南巡時,特別要開先寺住持超淵大和高奉圣旨在準安迎駕。這次康熙皇帝給開先寺賜了新寺名“秀峰寺”,就連隨行太子也受到感染,為秀峰揮毫留下了“灑松雪”的激情。

我們還未走進秀峰景區(qū),那廬山瀑布的秀姿已早撞入了我們的眼簾,在我們前面山崖上出現的兩道較寬長白色布狀的下墜物,那就是廬山瀑布。因為距離較遠,現在我們感覺她還是靜止狀態(tài)的,此刻此景就是大詩人李白筆下“遙看瀑布掛前川”的詩境。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是東瀑馬尾水和西瀑黃崖組成,隨著我們與瀑布間的距離的逐步拉近,我們將會一步步的領悟“飛流直下”的動感,“下九天”的快暢。我們就可以全面感受到李白詩中的山之魂、水之靈的真神趣。

朋友們,跟著我!我們一同走進秀峰吧!

走進秀峰中,看那林中的小溪正向我們問好,從林蔭道向右轉,就轉出了一座門,門楣上掛著宋代大書家米芾的書跡“第一山”的大匾。這是到了歷史上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秀峰寺舊址了。

好了,秀峰的觀音像就是長著胡子的,大家請看那長著胡子的觀音像正在那兒等我們呢!這里的觀音為什么會長著胡子呢?請大家想一想,等游完秀峰時,請大家告訴我答案。

雙桂堂是當年秀峰寺的方丈室、堂前這兩棵飽經滄桑的桂花樹,就目睹了這里許多歲月風情。雙桂堂的后面有一口老水井,這井里的水依然甘甜,他也叫“聰明泉”,聰明泉這三個字還是黃庭堅的墨寶。我們沿著聰明泉的小路西行右上后山,就來到了南唐中主李景當年的讀書的舊地———李景讀書臺,臺邊上的圍欄依然是當年中主李景依欄讀書的舊物,真可謂雕欄玉砌應尤在,只是朱顏改了。那清代康熙皇帝御賜給秀峰寺的御筆書就《從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所刻的碑,仍還立在讀書臺的中央。這塊御碑有三個絕妙的地方,第一,江淹這首描寫香廬峰的詩好,第二,宋代大書家米芾書寫的字妙,第三,康熙皇帝親自臨摹的。真是好詩、好書法,好心境啦。

在讀書臺下的摩崖間還散布著許多的歷代摩崖碑刻。最出名的有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作品《大唐中興頌序》,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的《七佛偈》,明代王守仁的《記功碑》。我們欣賞完這些名家大作后,右下右行就走入了青玉峽龍?zhí)丁?/p>

青玉峽龍?zhí)妒菑]山瀑布兩處瀑布水匯聚的地方。這兩股瀑布水分流下垂,合流而入,原本急奔的水流,在龍?zhí)吨徐o下后,方緩緩的從圓潤的石頭間的空隙處流走,這就叫“漱玉”。在漱玉亭上,品漱玉是一種妙高境界。這里被蘇東坡認為是廬山的兩處絕美景色之一。龍?zhí)兜乃谋诜ι峡虧M了自宋以來的歷代摩崖石刻壹佰多處,宋代米芾書寫的“第一山”、“青玉峽”,宋南康太守李亦的“龍”、宋南康守朱端章的“廬山”。在此間,龍?zhí)蹲屛覀冊谶@近的距離來感受山水,與古人交流,來共同分享天地的真趣!你的心會是什么樣的。

在瀑布下面昂頭看瀑布,只見瀑水飛瀉而下,仿佛與天相接,凝視銀河落人間。

寄情于山,您會情滿于山;付情于水,你將會情溢于水!山水可以給人啟悟,也讓人心升華。所以仁者愛山,智者樂水。

我們享受了秀峰的山美,也親近的秀峰的水秀!接下來就到了回答問題的時候了,秀峰的觀音像為什么會長著胡子呢?還先來說一下秀峰的觀音像吧,秀峰的觀音像是唐宣宗時期一位高僧所畫的一幅半身觀音像,后來在元代時被畫匠姜月境補畫成全身立象,從畫法上看頗似唐代畫家吳道子的畫風。整幅畫像采用流暢的線條來勾畫出體態(tài)豐滿莊重的觀音形象,充滿盛唐時期的風韻,欲稱“鐵線觀音”。鐵線觀音像用星子出產的青石刻制的,碑高四米,寬二米。觀音是隨佛教一同傳入中國,開始進入中國還是男人的形象,隨著時代的變化,適應中國的文化的要求,逐步從男人的形象,向女人的形象轉化。又根據各時代的審美時尚要求,逐步由盛唐的豐滿型,進化到明清至到今日的苗條型。

秀峰游記篇四

秀峰位于廬山南麓,鄱陽湖之濱的江西星子縣,由香爐、鶴鳴、雙劍、姐妹、文殊、龜背諸峰組成。香爐峰如紫煙繚繞,鶴鳴峰形似鳴鶴飛翔,雙劍峰勢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態(tài)同娟娟秀女,文殊峰似尖錐屹立,龜背峰脊如行龜遇云。這些山峰,千姿百態(tài),玲瓏秀麗,層巒流翠風光旖旎,聚盡山南之美。

“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名不虛傳。記載南唐中李璟少年時曾經在此筑臺讀書,繼帝位后在讀書臺舊址建寺,取開國光兆之意,名為開元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書“秀峰寺”匾賜寺僧超淵,引后改名為秀峰寺,俗稱“秀峰”,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秀峰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峽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諸秀匯集,各施其妍。

秀峰寺原名開先寺,在山南鶴鳴峰下,南唐中主李景少年時筑臺讀書于此,即帝位后九年(公元九五一年)就書臺舊址建寺,取開國先兆之意名為開先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一七零七年)康熙皇帝南巡手書“秀峰寺”匾賜寺僧超淵,后遂改名為秀峰寺。

瀑布

瀑美。向北仰望,雙瀑高掛。一稱“開光瀑布”,如匹練懸空,傾瀉于鶴鳴、行龜峰之間。李白《望廬山瀑布》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看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的就是此瀑,一稱“馬尾水”,懸于雙劍,文殊二峰之間,瀑水被二崖緊束噴灑,如驥尾搖風,故名。

潭秀,上述雙瀑落至秀峰兩側和青玉峽龍?zhí)吨校砥鹎Ф蜒├?,激起萬斛珠璣化作一潭碧水,明沏見底,水中游魚可數。潭壁之上有一篆書“龍”字旁邊有“神龍躍空”四字。潭的東西兩側,有依山臨漳的“漱玉”、“觀瀑”二亭,乃游客聽泉觀瀑的好場所。置于亭中環(huán)顧青玉峽,蒼崖古樹,虬杖橫空,綠蔭蔽日,三面絕壁,險要異常。

峽秀,峽壁之上歷代摩巖大字題刻瀑布,其中以宋代的書法家米芾所書“第一山”和“青玉峽”六字最為珍貴,僅一“山”字,就可躺一人。不遠之處,還有廬山溫泉玉簾泉等。寺秀。秀峰寺不但古木參天,建筑挺拔,風景優(yōu)美,而且古跡繁多。唐中主李璟讀書臺,清代康熙南巡時所辟的雙桂堂,以及聰明泉、浴仙池等,被列入團家級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達144處,自唐氨今的歷代摩巖石刻,更是中國古代書法家的露天展覽,為我國古代書畫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秀峰游記篇五

去過廬山的人很多,但去過太乙村的人卻很少。其實太乙村實在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傳說當年有十八位粵籍將軍厭倦于塵世,決定退出江湖,隱居深山。經過一番策劃,他們在廬山的太乙峰下修建了十八棟別墅,這就是今天的太乙村。因為有了這樣有趣的故事,太乙村就格外令我向往。為了給湖北美術出版社寫一本《到廬山看老別墅》的書,今年春天,我專程跑了一趟太乙村。

太乙村在廬山山南太乙峰下。因地質的變化和溪水長年的切割,廬山山南山高谷深、層巒疊翠,到處可見兀立千仞的絕壁和飛流直下的瀑布,風景比之山北要漂亮得多。所以,廬山一直都有一個說法:廬山美景在山南。但風景如果只是自然風景,沒有人氣的注入,沒有這十八個將軍隱居的傳說,沒有充滿人性色彩的別墅建筑群組,沒有太乙村暗殺蔣介石的驚天秘聞,太乙村也就沒有多少的吸引力。正因為傳說的存在,建筑的存在,秘聞的存在,同時,又因為這所有的存在都置放在太乙峰下空寂清幽、禪意深濃的風景里,那么,太乙村留給我們的印象就全然不同于普通的風景了。

走進太乙村,沿著竹林一幢幢別墅看過,覺得太乙村真是一處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它避開了公路,躲開了人群,單獨成村落,獨自成風景。村中每一幢別墅都倚勢借景,或利用巖石,或背靠山崖,或瀕臨小溪,或深藏竹林。有一股山泉從山間宛轉流出,繞行于每一幢別墅,然后流走;起伏于樹間的石級小徑,有如串珠一樣,將十八幢別墅一線串連,很有“曲徑通幽”以及“小橋流水”的中國之風。

太乙村最居高臨下的一幢房子雅號叫“晚庵”。別墅的主人是原粵軍第八師師長曾晚歸。最初在廬山隱居的動議似乎就是他提出來的。曾經當過湖北省代主席的嚴重的別墅位于柳莊,因別墅門前有兩棵松樹緊緊地相依相伴,因此這幢別墅又叫同松別墅。嚴重在此隱居了十年,他是最像隱者的一個人。三柳巢別墅的主人是蔡廷鍇,這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它的門口有三棵漂亮的柳杉,別墅的名字也因此而來;吳氏院是曾經做過江防司令的吳奇?zhèn)サ?,站在院子里抬頭上望,太乙峰有如一個睡美人躺在天邊。松莊別墅是陳誠的,這幢別墅與蔣介石的桂莊別墅相比,就顯得沒什么看相了。老蔣的別墅房屋一側有汩汩泉水,因而又被叫作“月泉別墅”。這幢別墅前有宋美齡親植的桂花樹兩株,“桂莊”一名正是由此而來。1975年蔣介石在中國臺灣去世之時,桂樹突然死去一株,剩下的一株仍然花枝繁茂。太乙村最初的住戶倒是隱士,不過,大多的人隱了沒幾年,又都出山做官了。到后來,一些并非隱士的人也住進了村里。

比方蔣介石,他住在太乙村當然不是為了隱居 整個別墅群坐北朝南,雖是山中,陽光卻是十分充足。明鏡似的鄱陽湖盡鋪眼前。站在每一家別墅的陽臺上,都可以看到廣闊的鄱陽湖面和層疊的山巒。村里有游泳池,有練武場。最有意思的是,為防不測,村頭村尾還修有碉堡,這碉堡一下子就把文人和武人的做派區(qū)別開來。文人沒有防范之心,他們是斷斷不會想到隱居生活還需要這些玩藝。1937年,日本人打過來了,多少防線都沒能擋住鬼子,太乙村的兩個碉堡自然也抵擋不住,自此太乙村人去樓空。

今天,將軍們的身姿早已不在,但太乙村卻依然保持著當年的格局。人們修復了一半以上的別墅,又新辟了登山公路,把這里變成了旅游度假村。旅游旺季時,紛至沓來的游客以他們特別的喧鬧,打碎太乙的寧靜,時尚的服飾和流行音樂,使隱居的氣息蕩然無存。只是在淡季,游人離去,太乙村立即就回復到它舊日的情調,清冷而幽靜。有幾縷炊煙,有幾句低吟。夜風起來時,村里飄著淡淡的幽香,歷史的余味便夾在這幽幽的香氣里,在山間飄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