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戴叔倫的詩 > 蘇溪亭

蘇溪亭

[唐代]: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fēng)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蘇溪亭鑒賞

  這首詩的寫作時(shí)間與《蘭溪棹歌》相近。戴叔倫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令,蘇溪在今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zhèn),與浙江省東陽市不遠(yuǎn),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作的。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diǎn)和節(jié)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shí)節(jié)。這時(shí)的溪邊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最容易喚起人們的離愁別緒,正為下句中的倚闌人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罢l倚東風(fēng)十二闌”,以設(shè)問的形式,托出倚闌人的形象。在東風(fēng)吹拂中,斜倚闌干的那人是誰呢?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p>

  這位倚闌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還沒有回到舊窩,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雖是眼中之景,卻暗喻著心中之情:游子不歸,紅顏將老?!耙煌熡晷踊ê?,正是“春事晚”的具體描繪。迷蒙的煙雨籠罩著一片沙洲,料峭春風(fēng)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艷麗的容光,顯得凄楚可憐。這景色具體而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悵惘,不盡的哀愁。如此寫法,使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詞里的警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shí)雨”,可能就是受到這首唐詩的啟發(fā)的。

  四句詩全是寫景,而景語即情語,情景融渾無跡。詩人描寫暮春景色濃郁而迷蒙,恰和倚闌人沉重而憂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詩韻人情,雋永醇厚。

戴叔倫簡介

唐代·戴叔倫的簡介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shí)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qǐng)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lán)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 ? 戴叔倫的詩(293篇)

猜你喜歡

訪顧朗生不遇

明代皇甫汸

為訪山居勝,門前一水分。寧知牽世網(wǎng),未果謝人群。

滿徑翳秋草,虛窗閒白云。非關(guān)乘雪興,了恨未逢君。

自容趨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葉扶疏行人庇賴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

宋代李綱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dāng)暑有馀清。長風(fēng)一披拂,時(shí)作波濤聲。

黃柑

宋代邵伯溫

果山仙果秀天香,處處圓金樹樹黃。

書后欲題三百顆,滿林猶待洞庭霜。

喚笙歌

唐代白居易

露墜萎花槿,風(fēng)吹敗葉荷。老心歡樂少,秋眼感傷多。
芳?xì)q今如此,衰翁可奈何。猶應(yīng)不如醉,試遣喚笙歌。

代書寄品庫部

宋代邵雍

周王八駿走天涯,爭似君家四寶奇。

鄭洛風(fēng)煙雖咫尺,恨無由往一觀之。

紹興祀大火十二首

兩漢佚名

熒惑在天,惟火興合。

翳神主火,純一不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