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劉禹錫的詩 > 經(jīng)檀道濟故壘

經(jīng)檀道濟故壘

[唐代]:劉禹錫

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

經(jīng)檀道濟故壘譯文及注釋

譯文

劉宋王朝的萬里長城已經(jīng)塌倒,荒廢的營壘秋天長滿野草。

秣陵城里不少男男女女,至今還歌唱《白符鳩》深深哀悼。

注釋

檀(tán)道濟:劉宋時官至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頗有功名,威名甚重,朝廷頗疑畏之,召入朝。元嘉十三年(436年)春,將遣還鎮(zhèn),旋召入,下獄被殺。

萬里長城:《宋書·檀道濟傳》載,道濟被捕時,脫帽擲地說:“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币庵^加害鎮(zhèn)守江防的大臣,等于毀壞萬里長城。南朝據(jù)長江茍安,所以江防的重要,如同秦筑長城。此用檀語。

秣(mò)陵:即金陵,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氣,埋金鎮(zhèn)之,號曰金陵。地址在今江蘇江寧。

士女:指有識的男男女女。

白符鳩(jiū):舞曲名,出自江南。傳為吳地百姓患孫皓虐政之作。檀道濟被殺后,人們唱《白符鳩》,乃是譴責劉義康像孫皓一樣暴虐。

參考資料:

1、吳在慶編選.劉禹錫集:鳳凰出版社,2014.10:第146-148頁

2、章培恒,安平秋,馬樟根主編;梁守中譯注.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劉禹錫詩文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3-14頁

經(jīng)檀道濟故壘創(chuàng)作背景

  寶歷二年(826年)秋,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回洛陽,途經(jīng)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詩人登臨南朝劉宋時名將檀道濟舊壘,吊古傷今,寫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505頁

經(jīng)檀道濟故壘鑒賞

  詩人見到檀道濟故壘,回想檀道濟被枉殺一事,頓生感慨,故首兩句即以“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傷之,對檀道濟的無罪被殺這一深悲極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淚。然雖傷之,亦含贊頌景仰檀道濟之意,此從將檀道濟比喻為巍巍萬里長城可見。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發(fā)其沉痛情感。次句“荒營野草秋”,以眼前荒涼蕭條之景寄托其悲涼沉痛之思。由于詩人心頭別有一層現(xiàn)實的凄楚哀感在,因此一登舊壘,便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數(shù)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憤怒的抗議聲立即在耳際回響。這種歷史與現(xiàn)實在心頭的交感共鳴,不是說明詩人的歷史意識特別強烈,而是說明詩人需要借助歷史來抨擊現(xiàn)實,抒發(fā)積憤,悼念友人。詩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順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貞革新,興利除弊,曾使“人情大悅”。后來不幸被憲宗“賜死”。詩人認為這也是自壞長城。三,四兩句化用民謠入詩。據(jù)作者自注:“史云:當時人歌曰‘可憐《白符鳩》,枉殺檀江州。‘”檀道濟的被殺,盡管宋文帝給他羅列了一大堆罪狀,但歷史是公正的,人民的同情在遭冤者一邊。這首民謠就是最好的證明。

  全詩的言外之意是說,對于王叔文的無罪被“枉殺”,歷史也會作出公正的判別,人民的同情也在王叔文一邊。借古人的酒杯,澆心中的塊壘,而又妙在不肯說破,遂使全詩意蘊深厚,寄慨無窮。

劉禹錫簡介

唐代·劉禹錫的簡介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 劉禹錫的詩(654篇)

猜你喜歡

送帥從龍之睢州判官 其二

明代區(qū)懷瑞

君本淡宕人,儒術世光大。著書亙六合,不足當函蓋。

劍霓拂斗墟,蘋日浮江介。誤膺州里選,乃課封疆最。

賦得我愛夏日長 其二

明代李孫宸

惜陰翻古帙,席蔭坐林泉。解識閒中晷,依稀亦小年。

論詩呈雙魚 其四

明代霍與瑕

國風雖離亂,時聞平淡音。降及離騷作,哀思不可任。

馳騁不可御,縱橫更莫倫。遂為詞賦祖,精華世所歆。

雜詩九首 其七

明代王廷陳

芳春驟青驪,遨游楚江濱。道旁若堂封,云是呂王墳。

衢路化陌阡,臺館盡燒焚。陰風嘯寒鴟,古隧翔狐群。

登女郎臺

宋代穆修

臺前流水眼波明,臺上閑云鬢葉輕。

莫把姑蘇遠相比,不曾亡國祇傾城。

有感書贈義軍舊書記四首 其三

清代丘逢甲

鳳凰臺上望鄉(xiāng)關,地老天荒故將閒。自寫鄂王詞在壁,從頭整頓舊河山。